一个确定了优先次序的框架
围绕大概念确定教学优先次序的有用框架,可以用三个嵌套的椭圆形来描述。
最大椭圆外的空白空间表征该领域中所有可能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在单元或课程中进行考察。我们不可能讲授全部的内容,所以要在最大的椭圆范围内选择确定学生应该熟悉的知识。
在中间的椭圆形中,通过确定重要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来强化和突出我们的选择,这些内容在本单元和其他相关的主题单元学习中具有关联和传递效力。
中间的椭圆形确定了学生的前需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成功的完成有关理解的关键复杂表现,即迁移任务。
最内层的椭圆需要更审慎的决定。在这里,我们选择可以指向单元或课程的大概念,也要明确处于学科中心的迁移任务。
当教师试图确定单元或课程内容的优先顺序时,这三个椭圆图被证明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在我们当前的课程中,什么是重点?我们是否也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可迁移的概念上,或者我们的课程还只是在灌输大量信息?
发现大概念的更多建议
除了三椭圆图外,我们建议课程设计者在确定大概念时考虑以下策略:
1.仔细研究内容标准。
2.在标准文档中圈出反复出现的名词来强调大概念,圈出反复出现的动词来确定核心任务。
3.参阅现有的可迁移概念列表。
4.对主题或内容标准提出以下一个或多个问题。
5.从相关且有提示性的一对词组中产生大概念。这个使用的方法具有两个优点:它表明必须进行各种探究。为了让学习者理解这些概念,并发现他们的有用性。该方法建议学习者要不断反思。
教师的“新装”
追求理解的教学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让该领域的大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大”的挑战。在每一个环节上,专家盲点都紧随教师出现。
大概念是抽象概念,设计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融入生活,让他们显得至关重要。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比我们最初的想象更具挑战性,认真听取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对设计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大概念不能单独通过讲述和阅读获得,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它们时,很可能会产生误解。
学术性的大概念对理解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容易产生误解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不断重新思考大概念,并逐步接近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起到最好的作用。大概念与定义不同,定义可以学习并记忆,也可以直接应用。大概念更像是“指导性猜想”,当我们需要学习更多内容时,要对他们进行细化和调整。
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助于学习者在行动中反复探寻和询问有关大概念的问题,就像在体育课中学习到的移动一样,移动可以暂时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当最终移动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反过来想想是怎么回事,曾经起作用的东西变得不能用了。
我们不仅要向学生表明大概念是什么,还要向他们指出作为终身学习者,其任务是要对大概念的意义和价值永远保持探究的精神。将天真的思维发展成更复杂的思维,是需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能够被测试、证实和提炼的表现性挑战,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