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降低环境刺激
对我们影响很大的一种环境,是信息环境,现代人的焦虑感,很大一部分并非来自什么实际的威胁,而是各种信息不间断地输入引发的心理失衡和思维失序。你被大量的信息裹挟,但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你其实是可以管理的。
比方说,一个工作忙碌的成年人,觉得手机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他的生活秩序,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刷屏,无法聚焦在那些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不管是看资讯看视频,还是收信息回信息,他都很忙碌,但这种忙碌并没有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反而让自己更容易焦虑。那么这个时候他可以做些什么?
我会给出的一个方案就是,跟手机协调三个时间出来:
第一个,断网时间。
就是这个时间是彻底不看手机的,专注地做那些重要的、不宜被打扰的事情,当然如果外人有紧急重要的事情,还是能通过电话找到他。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作息习惯,每天找到适合自己的断网时间。比如很多早起族,早上就是断网时间,晚睡党,晚上是断网时间。
第二个,回放时间。
断网时间结束的时候,休息一会,然后拿起手机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个集中处理的时间就是回放时间。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更加集中和专注地接收和处理信息,给出必要的回复。
当然,面对单独找你的信息也可以很友好地回复一句,“刚才在开会,抱歉刚看到”。让别人知道你的时间节奏不是一直秒回的那种。
第三个,直播时间。
手机在工作生活中确实是一个很难分离的工具,有些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在现场的,比如需要即时反馈的在线会议等,这就是我们说的直播时间。
这个时间需要注意的,一是控制时长,二是利用一些沟通方法让沟通更有目的和给出更有效反馈。
前面说到的就是一种主动管理信息环境的方法,事实上很多的智能手机或者应用软件有这种辅助管理功能了。
02 建立秩序感
这里我想重点分享两个建立秩序感的方式:
一个是建立思维的秩序感;
一个是给自己找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去做。
我们先说建立思维的秩序感是怎么回事。
当一个人在焦虑的时候,思想的状态其实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比如一个拖稿非常严重的文字工作者,经常给自己定特别高大的目标,但是每次都是完不成,然后每天又惶惶不可终日,总想着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写不完怎么办啊,因为太焦虑了,他又会自我保护式地去做这做那,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于是更加焦虑了。
我们如果帮他分析一下,会看到在这些行为反应的背面,其实是有很多的思维在争吵。
比如定目标的时候,这个人想的是,“我一定要做到,优秀的作家都是高度自控的”;
写不下去的时候想的是,“哎,今天出去参加这个活动吧,作家也需要社交,呆在家里写作的时间多得很,所以今天就不写吧”。
到了终于有时间深夜写作的时候又跟自己说,“熬夜是不是对身体不好?要不我明天早上起来再说吧”。相信你可以想到,明天早上断然是起不来很早的,就算起来了也是很困,又开始没什么成就的一天和重复让自己不满的感受。
怎么办呢?解决方法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主导和优先的思想。
这里有一条心法,就是, 想清楚了就去做,做的时候不要再回头想。
也就是说,很多的焦虑是因为想得太多,而这么多的思想同时出现,又不能立刻选出一个指导思想。因此要想有思维上的秩序感就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很多人焦虑是因为什么都想要,然后左右徘徊不定。
对于这一点,我还有一个心法,就是不要把生命看作是对比,而是把它看成对赌。也就是说你不能一会儿此岸看看,一会儿彼岸看看,然后择优选择。而是你选择一边,然后坚持自己的选择,赌一个最后的结果。
真正愿赌服输的人是不焦虑、不纠结的,因为他们的想法很确定。而且很多人最后的成功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比别人的更对、更高明,而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坚持下来了。
既然让我们焦虑的是未来的不确定,那么我们就让现在的想法和计划是确定的,正常发展的话,未来应该也是相对可控的了。
说完了建立思维的秩序感,第二个帮你提升焦虑免疫力的方法就是,在你的生活里找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去做。
你可以试着想一下自己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每天有没有什么标志的活动或者类似仪式感的事情是持续每天都做的呢?
比如每天睡前读书半小时,或者每天几点健身,或者几点冥想,或者几点演奏一会儿乐器,甚至是吃完午饭后去散二十分钟步……诸如此类。
通过给自己设定固定时间的固定活动,可以增强你对生活的掌控感。 即便你发现你大多数的时间和事情不由你来决定,但在这件事上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它同时也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种节奏感、稳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