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怡
近期的每个周末我都在进行心理咨询师的进阶课程学习,重实操轻学术,所以课程的举办单位没有选择在高校开课,而是选址了一家酒店的会议室,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服务完善。
原本是为了方便大家,谁曾想,这样一件极其普通的事,却一不小心差点让一对夫妻离婚。
一起上课学习的一位女同学粒粒,由于每个周末都早出晚归的去上课早晚出入酒店,对于我们一起学习的同学来说,是见怪不怪的事。
阴差阳错的,上个星期,粒粒老公的同事到酒店大厅见客户,无意间瞥见了走进大厅的粒粒,更不巧的是,她旁边还有一个男同学,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走向电梯口。
粒粒老公的同事出于担忧给她老公打了一个电话,问起粒粒今天的行程,粒粒老公轻描淡写的说,她去上课了。
而粒粒老公的同事马上提高了分贝:上课?你倒是淡定的很啊!你知道我在哪儿吗?我在XX酒店,我刚在大厅看到粒粒跟一个男人有说有笑的进电梯了!你被粒粒劈腿了,她跟人上楼开房去了!傻缺!
这下子,粒粒老公彻底懵了。
但很快,他就问了酒店的地址,然后火速赶到了酒店。
粒粒老公到酒店的路上一直在打粒粒的电话,但是粒粒在上课期间习惯性的将手机调成静音放进包里,所以粒粒老公打来的电话她一个都没有接。
粒粒老公心想:完了完了,她真的背着我跟别的男人偷情去了!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离婚”的想法。
到酒店跟同事汇合后,粒粒老公脸上挂不住面子,不停地跟他同事说:这婚我是彻底离定了!我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我的身上!想不到粒粒居然是这样的女人!哎......
然后他跑到前台想尽各种方式查粒粒住在哪个房间,终于软磨硬泡的人家同意帮他查了,却根本就查不到粒粒的任何信息。
粒粒老公心里暗喜是不是同事看错了,我老婆压根儿没到这个酒店来,她压根就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
可他同事立马就冒出一句:肯定是用那个奸夫的身份证登记的呗!
听了这句话,粒粒的老公垂头丧气的说不出一句话。
直到课程中场休息的间隙,粒粒看了一下手机,这一看,粒粒才发现她老公的一百多个未接电话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短信。
莫名其妙的粒粒立马给老公回了一个电话。
不等粒粒开口,她老公愤怒的声音便霸道的侵入了她的耳膜:你忙活完了,终于接电话了?我不想跟你废话,我也不想骂人,离婚吧!
粒粒愣了许久,才哑着嗓子说:老公,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离婚?你发的那些短信是什么意思?
粒粒老公咆哮道:出什么事了?你他妈的背着我偷人还问我出什么事了?你怎么不摸着良心问问你自己干了些什么?粒粒啊!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对你不好吗,你怎么能这样对我,这样伤我的心啊?
这下粒粒倒是明白过来了,她立马正声:你在哪里?有什么事我们见面说!
后来,粒粒从电话里得知丈夫就在楼下后立马跟老师请了假火速跑进了电梯。
再后来,听说粒粒跟她老公解释了许久,半信半疑的老公还是跟着她上楼到会议室看到了真真切切的老师和同学后,那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也就是粒粒老公的那位同事差点儿导致一对夫妻离婚,他的自以为是根本就不是事情的真相!
然而,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多少人被无缘无故的冤枉,多少事被莫名其妙的抹黑。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阿伦·贝克早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common sense)、“自动化思维”(automatic thought)及“规则”(rules)可以解释这一切的一切。
那么,这几个概念又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
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当的行为。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
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的含义。
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
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
所以,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粒粒老公的同事不就是因为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的错误观念而差点造成粒粒和老公离婚的吗?
你的自以为是真的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而可能是你的一种歪曲认知或是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比如说:
1、主观推断 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 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认为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 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 用一种比实际上大伙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 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 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思维方式影响个人情绪及行为模式,而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
要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上避免一系列的误会或矛盾,从根本上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一味的自以为是,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变了,看世界的角度便会大不同。(完)
若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启发或有所触动,请点下角的爱心图标点赞支持、关注转发或打赏!你的支持是对我莫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