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打游戏,有的人喜欢打牌,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手工......
兴趣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可问题就来了,这些兴趣有高低之分吗?看书的兴趣就一定优于打游戏,旅游的兴趣就好过打麻将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兴趣
百度里是这么解释“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兴趣是源于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需求;情感投入越深,兴趣就越浓厚。如此看来,兴趣反映的其实是人的阶层性和时代性特征。
二、兴趣的时代性
这个时代性是非常好理解的。拿古代和现代做比较,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送个信近点的可以用飞鸽传书,远点的就要快马加鞭,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送传。但凡有点文化有点小意境又不愁吃喝的人们就会吟诗作乐、赏花赏月,不背几首古诗,不知几个典故,出去混都不好意思。文盲不识字的那自然就不爱这些了,没这些兴趣的基本条件,但是人家也可以张家长李家短的说是非,可以种点田织点布地讨生活吧,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时期,可以活下去就是这些平民老百姓最大的兴趣了。而在现代,互联网兴盛、水陆空交通便利、物质也丰富了,衍生出的兴趣多元化,轰趴、电玩、手游、VR竞技......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兴趣,可以说现代的兴趣就高于古代吗?
三、兴趣的阶层性
虽然我的理想也是共产主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化,没有阶级、没有阶层、没有压迫、人人可以按需分配,物质和精神都充足。然而,这个终极目标是我们的理想目标,需要时间去完成,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是做继续努力着。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层面的选择是依附于经济基础的,而经济基础的社会性体现是阶层。说的直白一些,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家庭经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和他的原生态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不能说赌博世家的孩子就一定嗜赌如命,也不是说知识分子的家庭孩子就一定热爱学习酷爱看书。只能说相对于具有同样氛围、同样兴趣的家庭来说,孩子出现同质性的概率会更高。毕竟一个人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孕育发芽的,而环境对于这个兴趣是有刺激和引导作用的。
四、兴趣的高低评判
一个人的兴趣是一个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动力,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感到快乐。如果一个人的兴趣没有触犯法律、没人危害到他人,只要自己从中感到幸福和快乐就行了。这样来说,兴趣就没有高下之分。当然,这只是从个人层面的评判标准。
如果你的兴趣可以帮助别人、帮助社会,给他人带来正能量,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评判,有利于社会的兴趣可以说是高于只利于个人的兴趣。
(无戒21天挑战营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