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子名叫清水村。村子被青山环绕,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边缓缓流过。村里的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和泥土堆砌而成的,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的瓦片。
村子里有一个馒头铺,是李大爷开的。李大爷人年已六十有七,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的手粗糙而厚实,却十分灵巧。馒头铺里弥漫着馒头的香气,那是一种温暖而质朴的味道。
这天清晨,阳光洒在铺子前的空地上。李大爷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就起来,开始准备做馒头。他把面粉倒入一个大木盆里,又加入了适量的水和酵母,然后开始用力地揉面。
“李大爷,您这馒头又开始做啦。”说话的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张文化。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手里拿着几本书。
“是啊,张老师,这馒头可是咱村里人的早饭呢,一天也不能落下。”李大爷笑着回答道。张文化才走进铺子,看着李大爷揉面的熟练动作,不禁感叹道:“李大爷,您这手艺可真是一绝啊。这馒头又白又软,我在县城里,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
李大爷听了,心里很是高兴:“张老师,你可别打趣我这老头子了。我这馒头也就是普通的馒头,不过是用了些好面粉,再加上我这几十年的老手艺罢了”。“我还有事,李大爷,你给我留三个馒头,放学后我来取”张文化说完便走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冲进了铺子。小孩叫赵石头,是村里调皮的孩子。他的衣服上此刻沾满了泥土,脸上也有些脏兮兮的。“李大爷,我要馒头,我肚子饿了。”石头大声说道。
李大爷停下手中的活,看着石头,佯装生气地说道:“石头,你这孩子!怎么又弄得这么脏啊。先去把手洗干净衣服擦干净,大爷就给你馒头吃”。赵石头吐了吐舌头,跑到溪边去洗手了。
李大爷把揉好的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把它们搓成馒头的形状,整齐地放在蒸笼里。他把蒸笼放在灶台上,开始生火。灶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映照着李大爷满是汗水的脸。
石头洗完手跑了回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蒸笼。“李大爷,馒头什么时候好啊?”石头有些着急的问道。“快了,小馋猫!”李大爷笑着说道。
过了一会儿,蒸笼里冒出了腾腾的热气,馒头的香气弥漫了整个铺子。李大爷打开灶台上的蒸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出现在眼前。“来,石头,拿一个。”李大爷递给石头一个大馒头。
石头接过馒头,迫不及待地便咬了一口,嘴里嘟囔着:“好吃,好吃,真香!”。这时候,村里的刘寡妇也来到了铺子。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忧愁。
“李大爷,我想买几个馒头”王寡妇说道。“好嘞,刘大妹子,你要几个?”李大爷笑着问道。“我拿五个吧,家里孩子多。”王寡妇说道。
李大爷拿了五个馒头用纸包好给王寡妇,王寡妇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李大爷。“李大爷,您这馒头的价格一直都这么实惠,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王寡妇感激地说道。
“刘大妹子,你看你说的!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乡里乡亲,互相照应是应该的。”李大爷和蔼的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这买馒头的村民越来越多。李大爷做的馒头,成了清水村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一个个简单的馒头,不仅仅只是食物,更是像一种温暖的慰藉,维系着这个小山村,村民们之间质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