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在剧中饰演大反派杜明礼的俞灏明火了。
而且火的理由也很奇葩。
因为演的太坏,被骂火了。(在网上找了两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
不少键盘侠一边追剧一边骂,有的还在微博上私信骂,甚至说出:“你当年为什么没直接死”这样的攻击性语言。
要怎样的仇恨和愤怒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哪怕是对面一名罪犯,我们还会有则隐之心,更何况,大家彼此之间毫无瓜葛。
影视中反派,等于现实中的反派。这是一种最荒谬的逻辑。
谩骂的背后,是思考能力的缺失。
陈凯歌导演在2012年有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搜索》。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
由高圆圆扮演的白领,在医院检测出患了癌症。在回家的路上,因未能及时的给一位老人让座,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在舆论和谩骂的压力下,女主最后选择了死亡。
其实每个人都是能分清好坏善恶的,我们从小就知道骂人是不好的,说话要文明,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得到社会,身边都是认识的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我们的形象,素养。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消失的时候,人性就开始慢慢的展现出了本来的面目。
特别是当一个人成为一个群体之后,他就会意识到群体的力量,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变成了合乎情理的。
“大家都在说啊,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在骂啊,我只是觉的好玩,不是我带的头”。
他们躲在人群背后,心安理得的让自己的本性露出狰狞的獠牙。
去年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名字叫做《巨婴国》。
这本书的大概说的是:很多人虽然在生理上成年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是一个婴儿,因此我们把这种人叫做巨婴。
巨婴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完善的,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是围绕着自己转的,一旦发生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会出奇的愤怒。
这跟骂战的网民何其的相识。
他们的逻辑一般是这样的:
这部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人长的好漂亮,我好喜欢,但是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反派,要去谋害我们的女主角。
这么可以!我绝对不允许!这个反派太讨厌了!
我很愤怒,很愤怒。
但最关键的是我无能为力,我得发泄啊,我得做点什么。
发泄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就是骂了。
可是骂归骂,他还是那么坏怎么办?那我就发私信骂,我就揭他伤疤。这跟小孩子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大哭大闹是一样的。
他们从小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大喊大闹,最后事情一定会按着自己意愿进行的。
喜欢一个人是很简单的,可能是因为那天的阳光很好,你穿了一件我喜欢的衣服;讨厌一个人也是很简单的,可能只是期末考试的时候,你比我多考了两分,结果老师表扬了你。
这世上总会有些人没有理由的喜欢你,也总会有些人没有理由的讨厌你。
这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重要的是,你要怎么面对这些声音。
站的越高,总归是要面对更多的批评和关注的。
你站的比我高,不就显得我比你矮了吗?那我有什么办法,只能把你拉下来。
那么,你的选择是继续向上爬,让那些骂你的人仰望你呢?还是要下来,跟他们站在一起呢?
这就像《黑客帝国》里面的红色药丸一样,吃下它,你就要开始做完全不同的路。
19号晚上,俞灏明在微博上做出反击:
“我愿意接受所有声音,但是我看不惯这些丑陋的心!有种站出来你们继续喷!我只会更好的打你们的脸!”
突然想起以前一句很流行的话,“欲带王冠,必承其重”。
时间会证明,你所受的苦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