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是否成功,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什么又是有条件的爱呢?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
“如果你乖乖听妈妈的话,妈妈一会就给你买棒棒糖。”
“你怎么这样无理取闹呢?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
“你要是明天考试成绩在98分以上,爸妈奖励你一部自行车;要是低于98分,不但自行车没有,还要乖乖地待在家里反省。”
这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也是很多父母和老人惯用的伎俩,好像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我们不就是在这些词语的冲击中长大的吗?所以我们现在也用这些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应该细想一下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是谁”。当然是因为“他是谁”啦,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啊。是的,那最终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条件的爱,以及爱的撤回?
当一个孩子听到妈妈说“我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那是怎样一种恐惧与绝望?母亲,是自己最最信赖的人呐,她不爱自己了,我该怎么办?恐惧与绝望在孩子的心里蔓延,这种情绪找不到出口,积压在心里,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是一个幸福、独立、自足、负责人、积极向上、善良、体贴、充满爱心、自信的人吗?
爱的撤回与暂停
有一次儿子生病咳嗽,去医院开了一些药回来,早上吃了早餐,就开始叫他喝药了,怎么说都不管用,我一气之下脱口而出“你再不喝药,我走了,你自己在家”紧接着我真的打开门走了出去,儿子在我身后哭喊“妈妈,不要!”我转身回来后,他真的“乖乖”拿起药喝了。这就是典型的爱的撤回与暂停。其实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内疚的,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事后又是道歉又是安抚,但是儿子脸上明显没了笑容,那一天都特别粘着我。这就是爱的撤回与暂停所产生的后果——对“被抛弃”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
过渡管制
游乐场,一个兴奋的小男孩尖叫着从秋千上跳下来,他的妈妈立即制止:“不要叫,不要叫,再叫不要玩了”。
还有些家长的干预行为出于一种惯性,我就会经常对孩子说“不要跑,小心摔跤”,其实他的真的会摔跤,这些都是出自于家长的预言。即使摔个跟头那又有什么所谓呢,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个小跟头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小于父母对孩子语言的攻击。被过渡管制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极度服从。
惩罚的伤害
惩罚孩子就是给他们制造不愉快,或阻止他们感受愉快,目标往往在于改变他们的未来行为。话句话说就是“给你颜色看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了”。
惩罚会恶化亲子关系。孩子会揣摩父母的行为,那个抱过我、喂过我、亲过我的大人为什么有时候会夺走我的快乐,对我的身体造成伤害,他们告诉我打人是不对的,他们自己却打我,我是不是也可以打他们,还是应该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些家长也会对孩子“打你是因为爱你”,这恰恰给孩子造成了极度困扰,对他们来说很难弄清楚为何明明爱自己的人竟然还会时而让自己感到痛苦,他们会扭曲地认为:给人制造痛苦就是表达爱的一部分,这种想法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无条件的爱
我们可以只因为孩子本身而不附加任何条件地接受和爱他们。尊重孩子本身内在的发展,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不干预不评判,共情孩子的感受,像孩子无条件爱你一样地爱他。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真正伟大的家长,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愿意面对令人不安的问题,愿意质疑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愿意质疑自己童年的经历。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1)
备注:(1)出自于《无条件养育》一书。
本文大部分观点来源于《无条件养育》一书。
五月亲子沟通的文章除特殊说明外,均为五月原创,转载务请标明出处。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
公众号:五月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