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但每天大家需提前10分钟在写字楼前排队集合。一开始,我们都在抱怨,这是在严重剥夺我们工作以外的时间。
因7:45才开放打卡房,几百人需挤在5分钟内打完卡并归队。稍晚几分钟出门,就会落在后面,最后赶到的往往会被主管念“迟到”,哪怕时间刚好是7:50。好几次,我也未能幸免。
为了避免这种好不容易排完队打卡而又大汗淋漓的跑着去集合,最终还是落单的尴尬局面,我索性将闹钟提前到6:30。每天睡觉前我在潜意识里会提醒自己“明天要早起”。早起的前提当然是要早睡。不再追剧,不再看微信到很晚。每当闹钟响起的时候,不会觉得眼皮沉重睁不开,还可以不急不慢的洗漱,有足够的时间买早餐。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最大的好处是睡眠充足,皮肤也好了很多,上午处理繁琐的工作也不会觉得疲惫。
当然,这些好的细微之处是在坚持下来后才发现的。尽管现在依然觉得每天主管的晨会发言只不过是在重复着不用讲大家都明白的事情而已,但依然要感谢公司的这一强制性要求。
我常常会羡慕那些文采及口才很棒的同事。每次会议上的发言,他们对于各品牌材料客诉及各种处理方案的表达是那么流畅,当会议结束后收到他们的会议记录Mail也几乎是一条不落并条理清晰,简直完美极了。
自从工作区域划分后,主管便要求大家在会议上轮流发言,提出问题,并且总结会议记录。一开始,因为缺乏自信又紧张,觉得所有人的目光一定都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提报资料的时候我常常会紧张的语速加快,轮到自己做会议记录时,又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因为除了负责Adidas,Reebok运动品牌的订单外,其它的我都不了解,可见自己的渺小。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整理会议记录时,是带着笔记本一个个同事去问,几乎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发出Mail。后来的一次会议后,我突然觉得,每次反应问题的只有我们自己,该改善的部门还是未改善,最终要去与客户沟通的还是自己。这样每周用加班时间来讨论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徒增我们的工作量而已。由于平时工作繁琐忙碌,每周二,四的晚间会议我似乎是为负能量满满的自己找到一个不想去参加的理由。
后来,主管还是看到了大家一些缺席的现象。为了不再收到他如同文言文般还加大字体的提醒Mail,最终,再忙每次会议我几乎不再请假。到现在已坚持了半年有余。
尽管现在自己的文字远远不及资深前辈的漂亮,但再也不会出现当初会整理个会议记录需挨个去问的窘境了。
很多时候,那些被我们看似无用的事情,当下可能会让我们不愿意接受甚至抱怨,但坚持下来后才会发现,其实不见得是坏事,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会在某一处为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