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写到一半,突然意识到“计较”这个词,于是就删了。
灵感来自于今天的专业课考试,大家所喜爱的多样化考核真的是害苦了我们自己。发现上了大学还有一个巨坑----你以为多样化考核代替了普通手写考试,就可以轻轻松松过了?才不是,只有更难,不仅在作品的内容上刁难,在作品的格式上更是严格。多少次因为多打了一个空格,字体样式不对而重新彩印,这考的不是知识,是钱呐!平均每们科目的花费都是在40以上的,你说肉疼不疼。
回到我今天的考试上,一大早就匆匆忙忙赶到教室开始上课,嘴里还有最后一口菜夹馍没咽下去。老师说着繁杂的考试流程,我还在专心的嚼着。老师讲完一遍后,没人听懂,可见这位老师的多样化考试有多么麻烦吧!后来重复了几遍,我才算是听懂了。
老师给我们两个小时,两小时中要包括写七篇稿子,采访,采访提纲,照片认证,发微博。带着沉重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身体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40分钟我先写好了三篇长微博的底稿,然后火速敢去图书馆采访拍照,发短微博。结果老师给来了一句11:50必须回教室,因为同学和我步伐不一致,我着急的跑忘记了下雨,重要的是我是带着伞跑的,同学在后面追着我跑,我明白他那时候肯定想掐死我这个白眼狼。
回到教室,我还一直在编辑,因为我还有一篇短微博和长微博没发,很多同学都只发了几条短篇,根本来不及。这样也就导致很多人直接从网络上复制长文,粘贴发送,勉强应付考试。最可气的是我自己一个人傻愣愣的全原创,还想着怎样写好。我翻看了同学的微博,不是说要转发三篇嘛,我一看这写的都是些什么啊! 瞬间觉得自己这课程可能不会有太高分,但自己水平绝对比她们高。
心里还是挺不甘心的。自己用尽心思的想要做好,却不被重视。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不会一个个点开来看,看的都只是标题。心里就会觉得这和标题党有什么区别,我们的专业要求我们要做到真实,客观,最后的考核居然是以标题取胜而不是以内容,这是让我最难过的事情。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这门课程。我认为优秀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们在课前不会有负担,课后还能津津乐道,想与老师成为朋友的样子,而不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她的课堂只是她认为优秀罢了。老师也从来都没有客观公正的去看待每个人,努力认真的人被埋没,投机取巧的人被欣赏。
负面情绪总是通过一个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但大多时候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努力前进,按照自己的步伐。我不想因为一个人的作风或一件事而过多的计较公平与不公之间的平衡,因为自己太累。有些经历,可能会带给你刺痛感,但日后会是一种沉淀。有些人,可能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无用之人,但会被另一部分人认为是可造之材。有些计较,多说无益,少说反倒清净。
最后分享一段话来自柏邦妮《给妹妹的一封信》: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会不会觉得很枯燥?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给我留言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