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鼎钧《四馀读书记》一文摘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书滋味》) 其二
6、联想钱夫人杨绛熬过大劫大难,犹能写出五味调和的《干校六记》,非人人可及。
【虽然没有读过《干校六记》,但是以前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她的文字是那种平淡朴实的美,唠家常一样。我以为作者这里说的“五味调和”就是指“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说得玄妙一点儿,不管美食、文章还是为人的道理仿佛都是想通的。《人物志》有云:“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7、这些小品多半每篇八百到一千字,尺幅之内,舒卷自如,落笔时一点击发,四围共鸣,触机成文,诉诸悟性。无因果,有纵深;无和声,有高音;无全景,有特写;无枝叶,有年轮。他取材广泛,向外则山川草木天地日月皆是文章,向内则心肝脾肺脉搏体温皆是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涸干,无压力,多潇洒,有生机,海生潮,云生霞,花生蝶,熟生巧,美连连,意绵绵,文心生生不已。
【这又是一段神来之笔,令人悠然身神往。不禁让我感叹,好的散文也一样可以有诗歌一般的节奏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字数的参差变化上,也同时体现在朗读出来的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之上。】
8、我多次被人问起怎样写出很好的散文,这些年我总是引用张春荣教授的话来回答:散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这是他在《修辞新思维》中指出的方向。
【关于好散文的标准,应该说见仁见智。这句概括真是凝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努力写出四有散文吧。】
9、“趣”和“味”有什么分别呢?依我体会,趣在当时,味在事后。妙趣横生未必回味无穷,越想越有味的故事讲出来未必有哄堂的效应。……“趣”就是这样一个“点”。“味”是一条“线”,……所以我为“四有”作注:“言之无趣,行之不广,言之无味,行之不久。”
【仿佛说文解字一般,不禁想到古今汉语之别。古文中很多情况下一个字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而很多现在的词汇,虽然由两个字组成,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但是两个字的原本的意思并不一样,常见的比如“命运”,还有“贫穷”等等。说到“趣在当时,味在事后”,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话说一日某人屋里几个人在聊天,临了有人讲了个笑话,大家都在哈哈笑,唯独这人没有反应。讲完笑话大家出门了,忽然听见屋里传来这人哈哈的笑声,大家都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他为什么笑。】
10、以我体会,“有物”和“有序”偏重功力,有趣和有味恐怕属于风格神韵的范围,偏重自然,作者他得先是一个有趣有味的人,而且他得能够分别什么是高级趣味,什么是恶趣、劣趣、肉麻当趣,慎勿因追逐趣味坠落了文格。
【这是作者的忠告。人格有三六九等,文格亦然。还有就是,趣味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对有趣味的人来说,思想却不一定要达到多么高大上的境界。比如我这人喜欢写舞文弄墨点儿东西,但是不会养花种草,但是在我眼里,养个花种个树喂个鸟钓个鱼什么的,也一样是很有趣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