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军事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曼施坦因的指挥能力可以说是完美地经受住了二战的考验,尤其是在作战艺术方面。那么他在战场上又是否存在着哪些缺陷呢?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曼施坦因还是一名非常初级的步兵军官。不到一年后,即1915年6月17日,他从连级单位的指挥职位调任到了德国第十集团军的总参谋长助理职位。这次调动的部分原因是他左腿坐骨神经的伤口,但主要还是为了保障他作为一名军事家的才华。在第十集团军服役期间,曼施坦因在东线对抗沙皇军队以及在法国凡尔登地区的战场上获得了不少实际经验,而这些实际经验和战场知识,在1940年和41年被证明是无价的。后来他被调任至骑兵第四师参谋长,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及其周边地区执行部署军事任务。
由于波罗的海国家都不愿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数拉脱维亚人将德国人视为解放者。因此,曼施坦因在这里的任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战术上面的挑战。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订之后,曼施坦因仍担任参谋职位,返回西线,参加了米海尔攻势(又称凯撒施拉赫特攻势)。这次的行动对于曼施坦因来说是一次辉煌的战术成功,取得了德军自二战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突破。马恩河则是一次战略性的失败,鲁登道夫拒绝将其作为一个可实现的战略目标(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战略目标),结果,德军进攻的力量迅速消散,在争夺整个前线城镇和路口的小规模战斗中,美国人的到来迫使德国人不得不以相当于投降的条件来寻求停战。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曼施坦因是在大幅削减的国防军中保留的少数军官之一。1927年,他晋升为帝国国防部总参谋长。在那里,他参与了通用机枪概念的开发,带来了相当重要的战术改革。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军队已经确定了两种机枪类型的想法:一种是安装在三脚架上并发射由子弹带提供弹药的重机枪,主要用作点防御武器。另外一种是使用盒式弹夹的轻机枪,一盒弹夹20到30发子弹,可以两只手托着轻机枪进行射击,又被称为“行走的火力”,可以用于进攻性保护步兵前进的侧翼部分。最初,受到经济措施的影响,德国选择了,想办法如何开发出一种可以兼任这两种角色的机枪。结果就是莱茵金属公司的MG-34通用机枪出现了,这种武器用途广泛,步兵的战术也因此武器而得到提升。随着新机枪的出现,步枪手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步枪手将不再需要受到机枪的保护,而是直接被派去支援机枪组人员,共同保护他们的侧翼,这也是之后大多数其他国家军队标准步兵战术转变的最早先例。
曼施坦因在装甲战的基本战术考虑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曾推断,如果坦克没有完全旋转炮塔的情况下,可以在固定装甲堡垒保护的有限移动支架上,配备一门75毫米的榴弹炮。于是,在这种配置下,德军三号坦克就可以为步兵提供更加卓越的火力支援,而成本也并不会太高。这种坦克加榴弹炮的新型装甲车,还可以以更多的数量集结在步兵后方,以利用敌方漏洞去渗透敌人的后方领域——这一战术概念帮助了德国人,在不到六周的时间内就压倒了法国。
但凡是任何东西,经过曼施坦因的手,哪怕是石头,都能变成一块黄金。因此,在军事上,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的,对曼施坦因来说都没有问题,尤其是他对1940年春天最高统帅部提出的施里芬计划的替代方案。但是,他的战略思想或许也是他的失败原因之一。考虑到苏联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东线战争的胜利始终是一个渺茫的希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通过战略防御战将沙皇打得陷入瘫痪,但最终被规模大得多的俄罗斯帝国军队突破了德国人顽固而流畅的防线。然而,在二战中,希特勒想要的是生存空间,防守思维对他来说并不重要。由于不反对希特勒的入侵计划(曼施坦因是在军事和政治之间划清界限的军官之一),他也无意中帮助策划了德国的失败。
如果德国没有入侵苏联,他们的补给线就会缩短许多,也不会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战斗等徒劳的战斗中浪费军队。此外,冯·曼施坦因也是一名战争罪犯,因为他的军队在东线战场上对于平民和战俘曾实施过大量的暴力行为。因此,尽管他被视为一位杰出的战术指挥官,但他的军事才能并不能掩盖他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感谢阅读,欢迎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