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大熊 著
如何发现自己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一般要问,你能做什么?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多的人以为能做的事情其实他做不了。所以,你会发现,30岁以前,我们其实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
其实比较喜欢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意思就是“开始干”。很多时候大家都有很多困惑,然后就会到处去问别人,我应该怎么去做?或者我该不该去做?或者我该如何选择?我一般会说,谁都不知道,你做了才知道。然后再问,那选女友呢?答案是一样的,选了才知道好不好。
虽然我在学校的时候一直很牛,但在毕业的那一刻,还是非常胆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去找工作,父母也很着急,说:当兵吧,考研吧,考公务员吧,参加司法考试吧,我介绍你去哪里上班吧。我估计现在很多人情况和我那时候差不多,可能更严峻一点。我毅然决定还是尝试自己去找个工作。而很多人选择去考试,落榜者在几个月后或者考上的在几年后,发现又面临着和我一样的处境。而我已经有了不少工作经验了。虽然第一份实习工作的月薪不过800元,和我上学时的生活费一样多,还要天天去上班,但我也从不迟到早退。这一点也要重点说一下,也许因为是部队长大的原因,我还是坚持一定要守规矩,这一点其实对我的职业素养帮助很大。
虽然第一份工作毫无目的,也是随便找的,工种也不高级,就是电话销售,不过收获很大,了解了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的很多事情。在6年后,突然发现这些知识还有用。期间认识了一个不错的朋友,到现在居然在北京一起奋斗。当时看是浪费了两个月时间,目前看,收获非常大。
再后来替一个农民企业做了一个网站,深入研究了农村的很多事情。本来觉得这是好无聊的事情,“三农”嘛,很多城里人觉得离自己远得很。结果后来一到北京,就面试了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那真叫轻车熟路。再后来短暂地去做了一个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工程,本以为自己要从事工业了,结果这段经历对我之后在投资公司的工作帮助很大,几乎成了类似项目的专业人士。在工作的前三年属于屌丝阶段,浪迹足球社区,代表鲁能球迷和其他球迷掐得不可开交。这段经历虽然看似无聊,但是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文笔,也提升了自己的涵养和对人性的理解。这段经历复制到了互联网评论行业简直如鱼得水。
后来你会发现,人生每个阶段的事情,只要你认真做了,就不会是没有用的,它们都会在你之后的某个节点对你帮助良多。前提当然是你认真做了。做了一个行业,起码就了解一个行业,可以做这个行业的专家。不过这个经历仅限于我这样的专业程度比较低的人士,比如学什么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人。很专业的什么财会、设计之类是另一回事。
但不管是怎么一回事,其中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就是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哪怕少赚一些钱,都是值得的。因为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一些能力和习惯,最终认识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或者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讲,你每经历一些事情,就会认识一些人,这些人和你志同道合、条件相仿,他们的父母朋友都可能会是你能够利用的资源。你认识的人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信息对于没有宝爹独自奋斗的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没有什么事情是浪费时间的,也没什么事情是没有价值的,只要你认真去做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而这些收获可能会在很多年之后,让你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