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中学那会儿,正值我最叛逆的时候,我读着周一到周五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而每周五同学们都翘首以盼着回家,挣脱学校桎梏的那种心情,从来不会在我身上体现。
几乎每周五,老爸从学校捉到我之后,就只会象征性地通知我:“顺便”一会儿去和谁谁谁吃饭。
“不去!”心想着我要能飞,决不让你遛。
“你吃你自己的就是,你妈也去,吃完就回去。”老爸雷打不动每次就这一句台词,周而复始,从未实现,甚至老妈根本就不在。原因无他,每次应酬喝到半酣,他早已忘记吃完就走的承诺。少不懂事的我哭闹着要回家,他就只会说另一句:“喝完就走,别闹,人都看着呢。”
中学的我极度讨厌酒桌上所谓的应酬。那时候的酒驾,还只是几个酩酊大汗之间言不对心的注意安全。而我则在副驾上挠心抓肺,一句一句大喊开慢点,也不知道感官皆醉的老爸是否能听进去。
回到家,总有劫后余生的感觉。老妈收拾着一片狼藉,念念有词:“迟早酒精中毒!”
(二)
我不太知道酒精中毒是什么概念,有多可怕,但我却一直对应酬性的喝酒不抱好感。
上了大学,也在学生会混过一官半职,和同学们也曾觞筹交错;也参与过一些老师领导的饭局,也学着老爸,起劝挡替有模有样。后来有了些保护自己的意识,当学弟学妹来敬酒,只道是我一杯你三杯。或在学生时代,借着自己有几分量,便嚷嚷着只喝白的,且只喝酱香型白酒,从此敢来主动讨酒喝的倒也不多。
那时并不排斥这样的喝酒,尤其是做了学生会主席后,基本三天小聚,五天大聚,聚完自己学院,还有别的学院,别的学校。自己办的活动成功要喝一顿,别人的活动成功也得捧场。虽不用凑分子钱封个红包,也不曾觉得自己喝到撕心裂肺。但可能正是这种不明所以便被架往酒桌的生活节奏,自不可知,就叫酒精中毒吧?当然,有人美其名曰,这是中国的酒文化,酒桌文化,不如此,不足以办事,事业都是酒桌上喝出来的!劝酒的人都这么一板一眼地说。
直到我在工作时的一件事儿,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应酬性喝酒不喜欢也不拒绝的态度。
(三)
在与一位高校领导的接触中,每次我都借着各种理由,想与高校领导促成一顿便饭,但领导只约我在办公室见面。有一次,领导在外开会,没法与我如期在办公室见面。我便抓住机会再次提出等领导忙完就近吃顿饭可好?然而领导却只约我到一家咖啡厅,简单点杯茶,方可小啜。
整个过程气氛愉快,聊天轻松,互相作着承诺,互相畅谈着教育工作的未来。没有酒精的导火索,我们不用猜疑第二天醒来那些说过的话是否还能算数。没有酒精的麻痹,我们却更能快速找到事业的交叉点,而不是你是风儿我是沙,酒到酣时渠才成。
末了,领导还语重心长对我这个小年轻说:“玄烨啊,咱以后都犯不着喝酒吃饭。你求人吧,我不想喝;我求人吧,喝着伤。这样多好,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今天说的,就是君子协定啊!”
我感激着这位领导的理解与豁达,事实证明后来与之的所有工作往来,都非常顺当,省去了诸多麻烦,也算我在工作中难得回忆的一段暖心故事。
(四)
从此之后,我甚少再应酬性的喝酒。每逢与不太熟的人同桌需饮酒,我都会真诚地问:
“真的想喝吗?”
大多数人面露尴尬,不知所措。但随即作罢,他们总结为我在东北呆过几年,直率坦诚。于是几乎免去了喝酒的应酬,至少,都没为难再让我喝。
我也曾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酒桌上,不喝酒到底好不好。朋友也是不喜喝酒的,但他坚决反对我不喝。
他说,我可以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但是为了选择这样的方式,代价是什么知道吗?
“如果你选择摒弃酒桌文化,别人自然会觉得你很怪异,虽然你自身也并没有恶意啊,但是别人会对你有误判:你这个人怎么那么不给他面子呢。喝酒就是给面子,约定俗成的文化上的东西。”
我并不反对朋友把喝酒和面子扯上关系。我见过太多喝到正浓,尤其桌上所谓德高望重的那位,在得知你不喝酒后,指着你的鼻子说:“不喝酒是不给我面子!”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应酬性喝酒的文化,是中华酒文化的主流。
有朋自远方来,无酒不足以尽地主之谊;良辰佳节美景美人,无酒不足以表心中欢愉;蹉跎困顿一蹶不振,无酒不足以慰借浇愁。行行酒令,流水曲殇,美如画。
但喝酒,绝不应该是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特有的人情文化。喝酒不应该成为中国商业权力寻租文化,以及特有的公关饭局文化。
(五)
我可以打着赤膊,在夏日凉爽的夜晚,和三五好友围聚案前喝着透心凉的啤酒,吃着加麻加辣的烧烤,清风拂面;我也可以和自己心爱之人,坐在安静清新的西餐厅,每道course都配上相应的酒,浪漫温馨;我也可以在酒吧夜店和朋友狂欢时,看着女生喝着奶茶,我捧着长岛冰茶,玩着游戏输者吸光一杯K52,惊险刺激。
但我拒绝,拒绝坐在一堆并不认识的人当中,挖尽心思去搜寻着谁是桌上的主角,变着法的用自残的喝酒方式,粗暴地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并和每个人都称兄道弟;我拒绝别人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喝了这杯我们再说,而在无数次午夜惊乍起的时候想不起说了什么;我拒绝,本就都不想喝酒的时候,我们还互相端着干了这杯才是朋友的姿态,麻醉别人,也麻醉自己。
我们一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不善于说不,不善于让自己看起来特立独行。我们讲谦虚,讲含蓄,讲枪打出头鸟。所以我们不敢在酒桌上说不,酒桌上只允许两种人,还在喝的、喝倒下的。
然而人生这么短,没必要为别人演戏,还伤身。比之喝酒,吸烟也曾一度被认为是给不给面子的一个代名词。长者递烟,一定要接,哪怕不抽,也要夹耳朵上,这些都是老一辈交给我的人生哲学。而现在当我遇到别人递烟我拒绝时,多数人则是甚感欣慰,顺道夸赞一句:现在的年轻人不抽烟好!对身体好,别学我们抽烟。
多么想有一天,喝酒,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狂欢,自己清醒自己买醉,从不是让别人看着你自残的乐呵。
快过年了,你真的想喝酒吗?放下这杯,再来说是不是朋友。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