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曹操二伐陶谦

上一篇:图说三国:曹操一伐陶谦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二月,曹操军粮殆尽,人疲马乏,同时也为避开来自青州田楷、刘备援军的锋芒,引军撤回了兖州。

田楷、刘备的到来,暂时解了陶谦困兽之围。

战争给徐州的破坏是巨大的。徐州治下的五个郡、国中,北边的琅琊郡、中部的彭城国、下邳国毁灭得最惨烈。十几个县城惨遭屠城,形同鬼城。陶谦军主力经过几场恶战,损失大半。老百姓死的死,跑的跑。据史料考证,祖居琅琊郡阳都县13岁的诸葛亮便是在此时离家逃难、流落天涯的。无疑,曹操的暴行在诸葛亮年少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曹操因此也为自己祖孙三代日后树立了一个强劲的仇敌。

未遭战火蹂躏的仅有徐州南部地跨淮水(今天的淮河)的广陵郡和东靠黄海的东海郡部分地区。两个重要的战略要塞“亢父道”和“泰山道”的控制权也易手曹操。

危机只是暂时解除了,陶谦等人知道,曹操还会再来的,不把陶谦弄死,曹操怎么会罢休?

田楷所控制的青州西部地区与袁绍的势力范围隔着黄河对峙,战争随时一触即发,形势也很严峻。田楷不便久留徐州,带军北去。刘备率领自己数千杂牌军留下,帮助陶谦保卫徐州。

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补充给刘备四千名丹阳兵,派刘备驻扎在临近亢父道的豫州沛国的沛县。作为阻止曹操兵出亢父道的第一道防线,与徐州边陲城市戚县成犄角之势。这里的沛县为了区别于沛国(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史书上又俗称“小沛”。至于陶谦表奏的刘备为豫州刺史,朝廷认不认,那都不重要了。乱世之中,有枪便是草头王,先占据小沛那个战略要地再说,反正陶谦认账就行,算是给刘备开一张空头支票吧。从此,刘备又多了一个江湖绰号“刘豫州”。


陶谦防御势态图(原创图)

且说曹操一伐陶谦收兵回到兖州之后,休整部队,补充粮草。袁绍支援曹操的朱灵,敬佩曹操乃真正的明主,率部留下正式投靠曹操了。曹操安排荀彧、程昱驻守鄄城,安排心腹大将夏侯惇分兵协助东郡太守陈宫驻守濮阳,自己亲率主力大军出动,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又开始二伐陶谦了。

兴平元年甲戌, …二月,戊寅, …陶谦告急于田楷,楷与平原相刘备救之。备自有兵数千人,谦益以丹杨兵四千,备遂去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食亦尽,引兵还。 夏,四月,…曹操使司马荀彧、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灭。还,击破刘备于郯东。谦恐,欲走归丹杨。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

——《三国志武帝纪》

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

——《三国志陶谦传》

兴平元年,曹操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

——《后汉书陶谦传》

我们注意到这个时间点,二月回兖州,四月又打徐州,中间间隔也就一两月时间,根本就不给陶谦喘息时间。

从史料分析看来,陶谦的防守主力部属在曹操一打徐州时的出兵路线“亢父道”方向。但他失算了。曹操这次的进攻路线却是从泰山道攻进徐州的琅琊郡,然后直插上次没打到的东海郡沿海一带,再回击郯县。

史料上的记载很简略,但没有争议的是:曹操是从琅琊郡攻进徐州的,然后攻克了五座城邑到东海郡。

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的分析是,曹操大军走泰山道攻进徐州,首当其冲的必须拿下徐州边陲城市临沂县城;然后曹操并没有沿沂水、沭水南下去围攻陶谦的大本营“郯县”,而是跨过沂水、沭水两条河流,绕过了沿途的开阳、即丘等城,沿武阳沟水杀向利城。在这里有一条河流叫“游水”,顺着游水的几个城邑“利城”、“祝其”、“计斤城”、“赣榆”随即惨遭蹂躏。再由海岸线南下,扫荡朐县。


曹操二伐陶谦略地至东海(原创图)

曹操一伐陶谦时,派曹仁的骑兵北上奔袭,把即丘、开阳都给毁了,那么时隔仅两个月不到,就完成恢复重建,绝对不可能的。人烟都没有了,已然也就没什么油水了,曹操是没有必要在无价值的目标上浪费力气的。

从古到今,打仗嘛,除了有政治、军事目的,还会有经济目的。曹操打陶谦的政治目的,众所周知,就是替父报仇;军事目的呢,是粉碎陶谦的战争机器;经济目的就是抢夺战争资源、战略物资。

中国古代还处于农业时代,主要的战争资源也就是人、粮。军阀混战,抢人、抢粮自毋庸赘言,还有重要的就是盐、铁了!铁可以做兵器,冷兵器时代,杀人武器全靠它了。

那么盐呢?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描述:“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甚至还会导致死亡。”古人讲不清楚这个科学道理,但他们知道,人不吃盐那是不行的,武器都会拿不稳,还会要命的。

两汉时期,盐、铁、酒都是国家专营的,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命脉,资源是相当有限的。

那时候的酿酒还是纯粮食酿造,就是用现在的米酒、黄酒方法酿造。东汉时期,蒸馏、勾兑酿酒技术还没出现,酿酒都是很费粮食的。和粮食一挂钩,那就是足以动摇国家经济基础的大事情了,所以必须只能国家控制。别说是私自酿造、买卖,就连私自饮酒都是犯法的。

铁包含所有金属类的矿产、冶炼、买卖,其国家专营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假如私人也能经营铁业,造币、造武器也就私有化了,那岂不是造反、颠覆政权就太容易了?在一些地方,朝廷设有铁官,职位相当于地方官,且不受地方官领导。

东汉时期,盐的资源主要还是来自于渤海、黄海、东海沿海一带海盐产区。内地的湖盐资源也就是司隶河东郡的盐池(今山西运城地区)等极少产地,只能勉强供应本地需求,根本无力外运。现在的青海省格尔木的盐湖那时候还不是东汉王朝的属地。朝廷在沿海的海盐产区设有盐官,盐官的官职相当于当地的县太爷,但不受地方官领导。

说到这里,我想看客们也就明白曹操二伐陶谦直奔东海郡沿海地区的目的了!没错,他是奔着盐去的。

东汉的朐县(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区)、赣榆县,盛产海盐(现在仍然是海盐产区)。赣榆古城设有盐官,因为建有巨大的盐仓,所以古代也称其为“盐仓城”。

朐县还设有铁官,并且是当时中国惟一的通商口岸。这一带地处鲁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交汇地段,依山傍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这就是个富裕的地区,有钱人多、财主多。徐州首富糜竺,就出自朐县。这个糜竺有多富呢?他家光是养的家奴、食客就有上万人。

此时的糜大款不在糜家庄,他在郯县担任徐州牧陶谦的别驾从事。所谓“别驾”的意思,就是在陶老大的专车之外,可以享受单独的专车,职权相当于此时徐州的二把手。糜竺在抗击兖州侵略者的斗争中,那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曹操选择打击目标,还是很会看菜下饭的。

《三国志》里所述“拔五城”,应该是指五座县城“临沂”、“利城”、“祝其”、“赣榆”、“朐县”等。“计斤城”是赣榆县治下的一个城邑。

利城与祝其隔着游水,距离很近。祝其顺水到计斤城约20公里,再顺流17公里就杀到赣榆了。沿海岸线南下,横扫沿途盐场,48公里路程,曹操就马踏朐县了。

有了游水的便利,曹操的后勤补给、战利品运输那真是太方便了。曹操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也就会很迅速了,用不了几天时间。

曹操烧杀抢掠一番后,又顺着游水,快速向郯县进军了。


两军遭遇郯县东(原创图)

曹操肆虐大后方的消息传到了陶谦的大本营郯县,陶谦惊恐万状,快马通知刘备回援。刘备率关羽、张飞、赵云及大队人马日夜兼程,终于赶回郯县。在郯县以东的马陵山,与陶谦派出的丹阳兵首领曹豹的人马汇合,就地构成了阻击阵地。

曹操的人马顺着游水四十几公里的路程,很快也到达了羽山西,与刘备、曹豹的人马形成了两军对峙。一场激战,不可避免。

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武帝纪》

我把上图的底图图层换成谷歌地形图,再放大,来看看战场形势。


激战郯县东(原创图)

陶谦的大本营郯县(位于现在的山东省郯城县北),坐落在沂水(现在的沂河)、沭水(现在的沭河)之间。东面的沭水流经马陵山的深山峡谷中,构成了一道拱卫郯县的天然壁障。

古代两军对垒,多以倚山扎营为上选。刘备、曹豹的阵地应该是背靠马陵山,曹操的攻击阵地应该是背靠羽山。两山之间的低洼地带,标有塔山水库字样的地方,那时候不存在水库的,应该就是游水河谷。开阔、平坦的场所,适合于数万人马的决斗、厮杀。郯东决战的古战场,多半就在这里。

为什么战场位置是在游水河谷地带,而不是马陵山间呢?

首先,《三国志》里的“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描述中,“要”古同“邀”,意译:中途拦截。因此,我理解为,刘备等徐州守军打的是一场阻击战,无任何隐蔽性、突然性可言。

其次,马陵山因“马陵之战”而闻名。马陵山谷深林密,曲折诡异,如入迷魂阵。战国时期,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设伏马陵道,计杀庞涓,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按说,“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但曹操熟谙经典,饱读兵书,他能不知道这个故事吗?怎么可能在此重蹈庞涓的覆辙?

再则,伏击战讲究的是:设伏于敌必经之路,待敌进入后,突然歼敌;或以利诱敌深入,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曹操攻伐徐州的战斗多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争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尽在曹操掌控之中,徐州军根本无法准确判断曹操的下一步意图和必经之路。马陵山南北绵延百余里,曹操走哪条路西渡沭水不是由刘备说了算的。而且曹操的足智多谋明显在陶谦、刘备等人之上,想诱使曹操上当中伏,那是太难了。

郯东阻击战的结果是刘备、曹豹军大败,曹操军攻破了敌军防线。史书上对此过程语焉不详。我们来脑补一下吧。刘备、曹豹仓促建立的郯县后方防线,抵挡不住曹操犀利的攻击锋芒,百孔千疮,溃不成军。经过一伐陶谦时对郯县的多日围困,曹操部队对郯县周边的地形环境早已了然于心,甚至比远道外来的刘备更为熟悉。在迷宫般的马陵山区追歼刘备雇佣军,曹操自然是犹入自家后厨一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兵败如山倒,刘备、曹豹的主力一仗尽损,残兵败将们唯一能做的,是赶紧逃命至郯县城龟缩困守。


攻拔襄贲(原创图)

曹操军趁胜追击,兵临郯县城下。兵者,诡道也。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郯县时,曹操却虚晃一枪,西跨沂水,攻陷了战略重镇襄贲。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襄贲城倚卧虎山而建,是户数过万、人口密集的大县。顾名思义,襄,辅佐之意;贲,军事要塞之地。它本应是郯县西御外敌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应该驻有守军,此时或许是郯县外围仅有的徐州生力军了。史书对攻拔襄贲的笔墨,仍然很吝啬。但我的推断是,依照不久前发生的匡亭之战大破袁术主力和一伐陶谦曹仁破诸县援军等战例来看,曹操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那是相当的炉火纯青了。所以,在消灭襄贲敌军的战斗中,曹操继续将围点打援这一屡试不爽的战术推向登峰造极,那也是一个完全合理的演义版本。

试想一下,曹操都打到郯县了,大本营岌岌可危了,担负拱卫郯县重任的襄贲守军自然就有了一千个理由去驰援救主,解郯县军民于水火之中,何来固守之理?襄贲守军真要据险固守,曹操未必轻易好打。结果,出城增援郯县的襄贲守军一头钻进了曹操的罗网,难逃灭亡。

从上图中看,怎么都觉得曹操最佳的围猎时机,都应该是趁襄贲援军过沂水半渡之时,给予致命一击。然后趁热打铁,血洗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古人惜字如金,历史的真相迷雾重重,留白甚多,给了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但这又为读史补白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接下来的事情,曹操自然就该围攻郯县,瓮中捉鳖、报仇雪恨了。

郯县城里,人心涣散,大难将至。陶谦万念俱灰,惶惶不可终日。坐以待毙,那是死路一条啊!陶谦准备孤注一掷,突围南逃,亡命丹阳,归隐故里。

就在曹操二伐陶谦的大戏即将毫无悬念的上演大结局的时候,剧情发生了猝不及防的大反转。郯县城里的人们因此逃过了一劫。

曹操的后院着火了!兖州兵变了!

曹操的好哥们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陈宫,联合兖州8个郡、国的七十几个县,集体反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驻守濮阳的曹操心腹大将夏侯惇被叛军绑了票,命悬一线;曹操的留守大员荀彧、程昱等仅仅控制着兖州的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孤城,危在旦夕。

徐州的仗没法打下去了。曹操紧急集合队伍,回师兖州,救火去了。

曹操二伐陶谦,也就草草收场了。

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提到过的那条对曹操二伐陶谦战役起了重要作用的古游水,来做点考证。


古游水流域图(原创图)

如图所示,游水是淮水(现在叫淮河)从下游淮浦县(现在是江苏省涟水县)处向北分出一条支流。沿着海岸线从南往北流淌,流过海西县(现在的江苏省灌云县)后进入朐县地界,与古柤水相通;又向北流经朐县(现在的连云港市海州区)西,折向西流,在羽山西边再折向东北方向流淌。途径利城、祝其、计斤城、赣榆(盐仓城),在已被海水淹没的纪鄣古城南面(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拓汪镇林子村附近)注入黄海。游水是古代淮北沿海海盐产区的一条重要的运盐河。

考证东汉三国时期的古游水,我的重要依据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迳朐山西。山侧有朐县故城。秦始皇三十五年,于朐县立石海上,以为秦之东门。崔琰《述初赋》曰:倚高舻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者也。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之叙《述初赋》,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所及也。即其《赋》所云:吾夕济于郁洲者也。游水又北迳东海利成县故城东,故利乡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婴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流泉。游水又北,历羽山西。《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县东南。《尚书》曰:尧畴咨四岳得舜,进十六族,殛鲧于羽山,是为梼杌,与驩兜、三苗、共工同其罪,故世谓之四凶。鲧既死,其神化为黄龙,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祀之。故《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者,是也。游水又北迳祝其县故城西。《春秋经》书: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定公十年》,公及齐平,会于祝其,实夹谷也。服虔曰:地二名。王莽更之曰犹亭。县之东有夹口浦,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起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游水又东北迳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所见东北倾石,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游水又东北迳纪鄣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莒之妇人,怒莒子之害其夫,老而托纺焉。取其纑而夜缒,缒绝,鼓噪,城上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齐遂入纪。故纪子帛之国。《谷梁传》曰:吾伯姬归于纪者也。杜预曰: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城,即此城也。游水东北入海,旧吴之燕岱,常泛巨海,惮其涛险,更沿溯是渎,由是出。《地理志》曰:游水自淮浦北入海。《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称者也。淮水又东入于海。

——《水经注·卷三十》

以上引注文献原文,如果不看图识字,那确实会读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东汉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光阴了,山的变化不至于太大,基本上从现代的地图上还能看出大概。我们就从地图上把这些山的位置找到,如羽山、马陵山、苍山、五莲山、泰山、沂山、蒙山等。

古游水大致走向的沿途几处古城,根据现代考古遗址发掘的公开资料,我们可以查到具体的位置,并在图上标明。如赣榆古城(盐仓城)遗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利城遗址在今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利城村;祝其古城,位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古城村西侧;朐县古城,大约位于今连云港市东门大街海州区政府一带;计斤故城在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土城村。

我把上图的底图图层换成谷歌地形图,放大一点,先看看古游水的上游部分。


游水上游谷歌地形图(原创图)

东汉末年曹操二伐陶谦,过了一千年后的南宋时期(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洪水吞没封丘县,在沛县夺泗水河道一路南下,侵夺了淮阳以下的淮河河道。黄河从此经历了659年的夺泗入淮、夺淮入海历史时期,裹挟着陕晋大峡谷大量泥沙的黄河,肆虐着黄淮大地, 彻底改变了淮泗流域水系,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水网河流,。河道淤塞, 湖泊兴替,导致了苏北乃至整个淮河中下游流域的重大环境变迁。直到公元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黄河河道又向东北方向改道,才从现在的山东东营入海。所以,现在黄淮流域一带的水文状况与东汉时期相比,变化是巨大的,有的地方更可谓是沧海桑田的巨变。

通过与谷歌地形图中一些现代地标参照物的比较来看,沂水、沭水河道的似乎变化不大;柤水河道演变成现代的新沂河,有点小变化;游水从淮浦至朐县段的河道,基本没变,现名为“盐河”。

大量的泥沙淤积入海,使得黄海的海岸线往东延伸,原本在朐县外海的大岛“郁州山”,渐渐也和陆地连在了一起,构成了现在的连云港市。泥沙使海水泛黄,不知黄海是否因此得名?

游水流过了海西县(今江苏省灌南县),进入朐县地界,与柤水交汇,间接联通了沭水。这与《水经注》里描述“历朐县与沭合”是相符合的。

汉代的沭水与柤水交汇处,现已淤塞形成了骆马湖。


游水下游谷歌地形图(原创图)

如上图所示,游水经过朐县后的下游段,古今变化那就是巨大的了。现在的盐河(古游水上游段)流经朐县古城,就从东北方向(秦山岛的南面)入海了。这是唐朝时疏浚官河带来的变化,古游水的下游河道也就随之渐渐干涸废弃了。那么,从上图中,可以依稀看到马陵山、羽山以北,有一条从沭河分出的支流,西向东流,注入盐河,汇入大海。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修建的泄洪河道,名为“新沭河”,全长78公里,古代时是没有的。新沭河的中段有个石梁河水库,也是解放后才有的。

从前面引注的《水经注》关于游水过了朐县后的下游走向,有几点引起后人广泛争议之处。一是羽山的位置在哪?二是游水先经过羽山西,还是先经过利城?三是游水过祝其后,经过的是即丘还是计斤?

需要说明一点: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多处引注的《地理志》,即是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

计斤,莒子始起此,后徙莒。有盐官。 戚,朐,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有铁官。 祝其,《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

——《汉书·地理志》

祝其有羽山。殛鲧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

——《后汉书·郡国三》

对照《汉书·地理志》的原文,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引用的“《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县东南。”显然就是弄错了,这个“东南”可是把很多人都弄糊涂了。羽山位于东汉祝其县的西南方向,才是正确的!羽山现在还叫“羽山”,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也证明了此羽山是彼羽山。

羽山的地理位置确定了,游水的流向顺序也就清楚了。游水应该是先流经羽山西,再流经利城东、祝其西。

对照《汉书·地理志》的原文,我们继续看《水经注》里所述“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起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说的都是春秋时期莒国的南都,但郦道元错把“计斤”写成“即丘”了。西汉时,计斤属于琅琊郡,这个不错。

我把上图的底图图层换成谷歌行政地形图,来看看东汉的游水下游流域地理、地名的古今变迁状况。

游水下游谷歌行政地形图(原创图)

山还是那些山,水就不一定是那些水了。

地图上那条代表着古游水河道走向的蓝线条,随着岁月的沧桑,在现实中或许早已难寻踪影。但曾经围绕着它发生的那些成王败寇、金戈铁马、荡气回肠、如歌如泣的精彩故事,透过历史的尘封,依然掩不住的熠熠生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09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06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875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8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65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6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0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06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5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7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7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58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7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夏,天下纷乱,群雄争霸。控制着西都长安的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忙于内讧,暂时无暇东顾。...
    信步闲驴阅读 2,539评论 3 8
  • 《三国》第十一集,曹操名为替父报仇,实则为霸占徐州,为之后立足中原,率军攻打徐州城。徐州刺史陶谦向袁绍、袁术和公孙...
    南陶乐阅读 768评论 0 1
  • 以前对妈妈做的饭从来都没有什么感觉,不觉得难吃,也不觉得好吃,没有任何想法。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爸爸妈妈又比较勤...
    某秀阅读 768评论 0 0
  • 最近天津大悦城的两娃坠楼事件刷爆了网络,那位父亲亲手断送孩子生命的悲痛是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做妈之后,每每看到这样的...
    爱曦悦妈妈阅读 3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