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回来,翻阅微信,我特别尊敬的资深语文老师逸云发来一篇她的公众号文章——岁月菩提《行走故事||清幽·禅心》。
开始静心阅读,一口气读完,不由自主地复制粘贴文章中对我触动极深的文字。
突然想到,一天中遇到什么人、什么文字,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赵老师在她的《行走故事||清幽.禅心》里,详细记述了她“五一”假期走进邢台开元寺,沉浸参拜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文中引用的许多经典,引人深思顿悟。
赵老师在寺院精心阅读了《指月者》这本书。
她说,何为指月?《楞伽经》中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意思是手指的目的是在指出月亮,手指并非月亮自身。佛经的文字就好像手指,真正的智慧则是月亮。
“指月禅心”就是说:真理就像天上的明月,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能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看明月也并不一定非用手指不可。
顿悟,顿悟,正如《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每个人理解的真理不同,也就是说,认知不一样,读一样的文字,感受、理解、收获各不相同。学习就是走在通向彼岸的路上,而彼岸一直在升级。就像真理,当下认识到的真理,未必是以后认识到真理,或者说,真理是相对的,但那个真正的真理一直在大家寻找的路上,我们确信,它是存在的,所以作为人,要有追求。
赵老师在文中谈到,禅宗与佛心,不是读几篇文章就能了然于心的,至于修行,更是极深的道场,
赵老师在文中将济群法师《禅语心灯》里的几条语录,摘录下来,她愿有缘人获得些许明义与安宁。
我今天就把我喜欢的赵老师文中的文字写到我的更文里,所有的记录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活在此刻。正念,把心带回当下。活在此刻,觉知身心的变化,不粘著,不逃避,不分别,不评判。
标签。许多东西因为被贴上“我”的标签,就显得倍加重要,使人为之争斗,为之玩命。可究竟什么能代表“我”的存在呢?眼前所见的一切,都不过是人生过程的产物,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
面具。面具戴久了,自己都不知道本来面目是什么。
延长生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需求,每天就能多出一些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有意义的事情,生命就能因此得到延长。
风光。世间的风光,有是一阵风就吹光了。
现在的各种劣质高香,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烧起来浓烟滚滚,感觉不像在烧香,更像在烧庙,不像是供养菩萨,更像是熏晕菩萨。许多寺院都成了这些所谓高香的重灾区,僧人,信众乃至游客都成了受害者,这是谁之过?
流逝。时钟在摇摆,生命在流逝,无常不可抗拒。许多人都在忙碌中走向衰老,又在迷惘中走向死亡,对生命的真相却一无所知。这就是虚度人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