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HAT:该片段主要提倡在边阅读时就边在心里准备着要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讲述了不用笔只需实施“筛选程序”的三个阶段就能做读书记号的方法。
WHY:作者在片段中讲到因用笔划线或做其他记号易分散注意力、因没有笔就不能读书会失去随时随地享受和吸收知识的乐趣的原因,而根据“筛选程序”的三个阶段可以在不使用笔的情况下依然能为值得一读的内容做记号。
HOW:作者建议实施的分阶段“筛选程序”为阅读的书籍做记号的三个步骤为:1.通读。在读第一遍时,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2.重读。读完第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折页;3.标记。重新读一遍上下角都折页的几页,如果在第三遍时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然后再读一遍上下角都折页且自己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到最后把仍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
适用边界:该方法适用于理论性极强内容极其深奥复杂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弄懂其中的方法道理的书籍及某本书中的内容对自己影响极深需要把某个知识点重复看几遍才能让自己真正受益匪浅的书籍。对于能通过速读就能获取到核心知识观点的通俗类书籍秉承着节约时间的原则不宜适用。
A1: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早已形成了手上无笔就会胡思乱想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在阅读上的习惯,因为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才能让自己进入阅读中的心流状态。但是自己还有个不管看任何书都只看一遍的习惯,因为看书只看一遍,自己摘抄在读书笔记中的内容基本都是看一眼觉得文采好讲得还有道理能感动自己的语句,到现在为止已有261条。但是因为基本都是在感性思维中的摘抄,能经得起思索推敲值得多读几遍的很少,而且因为摘抄的内容太多,导致我现在都还没有把自己摘抄的内容再完整的去看一遍。
A2:因此在阅读诸如《好好学习》、《把时间当成朋友》、《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样的对自身学习方法及价值观影响极大的书籍,就需要利用上该片段中提倡的分阶段“筛选程序”的三个步骤来反复阅读才能把书中的核心知识内容掌握得更透彻。1.通读。先把书籍通读一遍,在一边读时一边把对自己有用能产生价值的那一页折页,因自己早已养成了阅读时手上有笔的习惯,对关键的词句用下划线或荧光笔做标记;2.重读。读完第一遍,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仍觉得很好,就在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页;3.标记。在读第三遍仍觉得上下角都折页的内容仍很有用,就做另一种颜色笔的标记,在重读上下角都折页及用特色颜色笔标记过的内容仍然无法舍弃再摘抄在笔记本上。
题外音:而自己觉得摘抄有价值的内容后并不能觉得真正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最有价值的内容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摘抄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想反思后再在自自己的现实生活付出行动去践行,摘抄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一个不断指引你前进的方式。比如说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我觉得第三章中的“如何发现自己临界知识”的四个方法步骤对自己非常有用,用“筛选程序”的三个阶段步骤读了三遍仍觉得说得有道理对自己有用,我就会把如何发现自己临界知识的四个方法步骤摘抄在笔记本上:“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而这四个步骤,只是告诉了你如何去找到自己临界知识的方法,而要能真正的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我更应该围绕着摘抄的如何发现自己临界知识的四个步骤再写一篇真正的能找到自己临界知识的文章或文档来进行反思寻找自己到底拥有何种临界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
<9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