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书的前五分之三应该说是作者尤瓦尔 · 赫拉利的前作《人类简史》的概括和延伸;后五分之二的部分则是作者对未来的预测和看法,某位朋友指出,这部分倒可以叫作《数据主义宣言》。
我们究竟能否升格为神人 (Homo Deus)?全书分论点颇多,论证过程十分精彩。有些地方论据和论证值得商榷,有些地方也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有争议的东西才是值得流通、推荐的。
谨引万维钢老师在本书所附读书笔记中所言——
- 我会继续维护各种我认为有价值的想象的共同体、继续生活在虚构之中;
- 我会继续增加我的体验,提高我的敏感度;
- 我会继续追问我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但是!因为我知道这些是虚构的,所以——
- 如果有某个想象的共同体要求我牺牲自己或别人的生命去维护它,我不干;
- 在我经历事情、增加体验的时候,我知道我对这件事情的解读,只是一个主观看法,只是我叙事自我讲了一个方便的故事,我不应该执着于这个看法;
- 当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会告诫自己:现在内心深处最强大的那个声音,可能选它是错的。
本篇共 3800 字,阅读时间约 16 分钟。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饥荒、瘟疫、战争已经被解决了
晋惠帝问:「何不食肉糜?」Marie Antoinette 同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旧世界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人类需要新的目标。
必然史观 ↔ 偶然史观
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就只不过是这些偶然事实的历史枷锁而已。
学历史让人更自由、更易摆脱不必要的历史习惯和枷锁。
「追求幸福的权利」≠ 获得幸福的权利
人们追求幸福,但政府并没有提供幸福的义务。
资本世界、自由市场的作用与反作用
在西方,《资本论》并没有令无产阶级真正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资本论》不仅作用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也反作用于资产阶级(「面对马克思的预言,我们该做些什么?」)。资本家们读《资本论》,意识到矛盾所在,发明了八小时工作制、社会福利制度等用以消除矛盾。
宗教的发展进程
- 狩猎时代:<u>泛灵论</u>,企图与动、植物们平等协商,方可生存;
- 农业时代:<u>有神论</u>,驯养动、植物,由神来赋予丰收、安排家畜为人所用,「神是唯一可宝贵的,人次之」;
- 工业时代:<u>人文主义</u>,人可为所欲为,「人是唯一可宝贵的」;
- 未来:<u>科技人文主义</u> / <u>数据主义</u>,「数据 / 信息是唯一可宝贵的」;
算法理论
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越来越发现:人是一台「碳基计算机」,是算法的集合体。所有的举动、行为是基于算法的大数据处理,我们的决策是不可控且随机的。意识——至今仍无法被搞懂的东西——可能也是某种算法。
人类究竟为什么比动物高级?
人类拥有虚构的力量,能让人群大规模灵活合作,即「互联主观 (Intersubjectivity)」。想象的共同体是人类得以大规模合作的前提,人类正是通过这股虚构的力量改变世界。
广义宗教
- 带有道德法规,这套法规并非人为发明的,并且要求人们恪守;
- 带有某种许诺,只要遵守法规,就能获得一定的好处;
- 带有一个目的,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科学和宗教不可能互不干涉
- 道德判断:通常在这一步骤,科学无话可说;
- 事实陈述:科学发言权之所在,第一步的判断前提;
- 道德指引:结合前两者,宗教给出的行事指引;
知识 = 体验 × 敏感度
现代人文主义认为:人活着,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以期从中获得知识、智慧。
人文主义
现代世界的宗教,「经济增长」被各国政府视作可以解决一切的方法,但随着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而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才可以解决当前缓速发展社会的问题。其分类有三种——
- 自由主义
- 社会主义
- 进化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在未来存在的硬伤
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尽管每个人的体验可能不同,但每个人体验的价值一样重要。
-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我们应当倾听自我的声音;
- 这个自我是自由的,我具有自由意志;
- 没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所以我必须自己作决定;
在 20 世纪,自由人文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胜出了(战胜了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成为普世价值)。但人文主义存在本质缺陷,在未来会遭遇危机,故事无法继续。
1. 不可分割自我的反驳:多个自我
- 脑科学里的多种自我
- 左脑
- 右脑
- 心理上的多种自我
- 叙事自我
- 体验自我
2. 自我意志的反驳
自由意志并非是人想要什么就追求什么,而是能够选择欲望。结合算法理论和决定论,人其实是算法集合体,在生物算法的调控下作出一系列不可控的随机决定。
3. 自我决定正确性的反驳
我的体验自我可能会蒙蔽了我。大数据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算法可以帮我做出更理性、更正确、更符合我利益的选择。
峰终定律 (Peak-End Rule)
体验自我评估一段经历时,对这段经历的长短没有感觉,而只在乎这段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部分以及结尾。
可能的未来趋势,殊途同归的阶级化
- 智人整体都失去了价值。人工智能已在多种职业或领域取代人力:证券经纪人、律师、医疗诊断、药剂师、音乐创作等,发展至一切都由机器代劳,将产生<u>无用阶级</u>,所有人的生活都失去了意义。
- 智人整体有价值,但个体没有价值。大数据算法帮我们做决定,它们的角色是步步庞升的:先知(帮我们预测)→代理人(半预测半决策)→君主(全权决策并执行)。届时,将产生<u>无自由意志阶级</u>,讨论人权这一概念失去了意义,而这正是当前人文主义最为珍视的。
- 个别个体有价值,大部分没有价值。产生<u>神人阶级</u>,他们是控制算法的人,算法则控制普通人的生活。
科技人文主义
通过佩戴外设升级、基因改造等方式进化出神人,甚至可以选择欲望,但存在副作用(某些体验遭到降级、退化)。科技人文主义是进化人文主义的升级版,作者并不看好,因为它的发展也将造成人类的无所适从,陷入生存意义危机。
数据主义
人类通过处理数据总结为知识,获取智慧。作者预测未来将形成<u>万物互联网</u>,届时,万物互联网才是「唯一可宝贵的」,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不断用数据丰富这一万物互联网。
数据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信息自由,信息需要流动,不流动则毫无价值。
所有这些作者预测的未来趋势,都是有悖于当今的人文主义价值观的。
属于我的充满主观的读后感
作者提出的算法理论很有意思,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认为世界上很多客体实质上都是数据处理系统,但没想过人其实也可以是一个算法集合体,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作者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似乎并不具有自由意志。颇有决定论和相容论的味道,连同意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内,这类的讨论总是容易上升到哲学高度。
广义宗教的部分也是十分精彩,早在《人类简史》里作者就论述了「想象的共同体」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所在,把我们为了聚合人类形成大规模合作活动、而创造的虚构世界抽象为广义宗教,并无不妥。总有很多人士会高屋建瓴地指出:国人的信仰是混乱的,因为我们什么都信,以致于终无可谓信仰。之前谈及信仰,我的确不会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无神论者,而会有「我信仰音乐」或者「我信仰科学」之类的措辞。我认为,无论如何,人类需要一种信仰,让每个人在其精神生活有所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庇护所、一个自我疗伤的洞穴。我也意识到这种信仰不一定必须是宗教,比如我说的「音乐」,它的确也具备这种功能不是吗?
知识 = 体验 × 敏感度
,<u>我也是追求体验的人,多走路、多看些风景是我毕生的追求。</u>所以我也会说「我推崇人文主义」,作者也论证指出,这种「推崇」和实际上对某些宗教的「信仰」,其边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分明。
作者也预测,未来很大可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阶级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次让人类有了毁灭世界的力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让人类有了制造甚至改造生命的力量。<u>科学发展太快,以致于哲学和社会伦理还未能跟上其脚步,这种差速正在造成当代人类的伦理危机。</u>
你可能会说,我们可以通过立法阻止尚未解决伦理问题的科技研发,像一些西方国家所做的那样。但在整个全球自由市场,这很难。设若某超级强国 A 已研制并造出了让人升级为神人的药物,即使 A 国因为伦理问题立法限制甚至禁止了,但某东方或者西亚的强国 B 也成功研制甚至投产销售了,整个 B 国的士兵都升级为神人了,那 A 国不见得还能镇定自若。核武问题可以视为这个预设未来的前车之鉴:五个拥有核武的常任理事国联合控核,限制各国研制并拥有核武,但还是有诸多被默许的拥有核武的国家(只不过不使用而已)。国际立法在类似的问题上,能起的作用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此时,非强国里那些跟不上速度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正是作者所言的,这种科技发展的强大趋势,纵使有诸多伦理问题,还是很难踩住刹车的。至多,我们可以多看几集让自己心悸的《黑镜》,给整个未知的未来降降速,或者,当《黑镜》的黑科技预言真的成真,将其作为教材好好反省。
又或者,<u>哲学和伦理终于跟上了科学,不再是科技发展的绊脚石,整个世界的确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的。</u>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数据和算法是比一般人理性、准确得多的,数据主义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得以战无不胜的。当你困于「是公务员还是程序员更适合我」的两难时,诉诸于人工智能算法吧,把数据交给它,它得出的结论会比你自己的决定更加稳定、可靠。
数据主义最重要的信条就是「信息自由」,作为数据主义的信奉者,作者鼓励每个人积极上传自己的数据,为理想的万物互联网作出贡献。我想起某个案例,某国一对夫妇长期在某电商上网购,该电商自己研发了一套推荐算法,它通过夫妇的购物记录预测最近女主人应该怀孕了,于是给他们推荐母婴服务以及产品。这对夫妇为自己的隐私遭遇窥探而十分不适,于是状告该电商,最终获得赔偿。由此看来,数据主义的某些部分,的确是与自由人文主义相悖的。<u>数据主义确实要求我们牺牲部分隐私以换取整个系统的流畅、准确运转。</u>而作为一个活在 2017 年的人,对此我尚且无法苟同。
附:参考
- [以]尤瓦尔 · 赫拉利.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02.
2017年05月21日13:37:29 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