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个妈妈是经过培训的,没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当妈,妈妈们都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厉害”的妈妈们到底培养了怎样的孩子呢?看我的闺蜜们就知道了。
01
兰馨,古汉语博士,社科院教授,超级学霸,她的信条是“选最对,做最好。孩子必须严格管教。”她最常抱怨的就是上天没有给她一个资质好的儿子。
她科学喂养孩子,每顿饭吃什么吃多少都严格控制,餐前不能吃水果,孩子就强忍着,吃饭时不喜欢青菜,就完成任务一样地硬吞下去,吃肉菜细嚼慢咽,两块肉能吃一个小时,孩子12岁就170斤,穿爸爸180的运动裤还嫌瘦。
她精心地给儿子设计学习目标,三岁学速滑、英语,四岁学游泳、素描、古琴,学奥数、乒乓球……孩子上学,每学期拿回来书本,她先备课,制定学习进度,购买学习资料,最厉害的是:孩子每次病假,她跟孩子在家的学习进度都会比学校的快两天。
她的儿子拖延,一张卷子写三个小时;依赖,我们闺蜜聚会经常听到她儿子在电话里问:“我现在干什么呀?”;不思考不用心,他把自己的作业当成妈妈布置的任务,交差了事,他的成绩总是在排名倒数十名左右。
孩子上高中,兰馨托人把孩子安排在北大附,孩子突然叛逆,以“罢课”相要挟,扬言要“脱离妈妈的魔爪。”自己选了离家很远的普通高中,住校。
兰馨望着儿子的背影,失落至极。
02
二丫,几个闺蜜里面最有经济头脑,最富的富婆,九十年代初,她用家里仅有的10万积蓄投资房地产,不断地倒买倒卖,滚雪球一样积累财富,现在在北京坐拥三套学区房,哪个都是上千万的估值。她的信条是:“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她的儿子没有北京户口,她花钱让儿子去最好的学校借读,上国际预备班。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她的儿子在国际班呆了一年,越来越不自信,总是问妈妈“咱家还有多少钱?”
高考结束,被英国的排名800的学校录取,孩子嫌丢人,非得重新考托福,去美国。光一年的培训费就花了五十万,结果托福资格证没拿到,自己又没勇气再读,草草找了个要求低的学校,去了澳大利亚。
03
小雅是个普通的银行职员,性格温柔沉静。她从来不谈对女儿的教育,她说:“孩子不用管,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小雅工作认真负责,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小雅业余时间钻研业务,读书、朗诵、书法、写作,安排的充实而有调理。女儿从小就在她的熏陶之下,爱上了读书。
她对孩子的安排从来都是量力而行,她的女儿在划片区域内上普通的小学、初中。女儿要求学古筝,小雅领女儿去听演奏会,又领她去培训机构感受上课的压力,她让女儿自己决定是否真的要学古筝,女儿怎么决定她都大力支持,小雅出钱出力、不急不躁、耐心陪伴。小雅女儿在小学毕业时已经拿到古筝专业二级证书。
她的女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快乐地成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雅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学建筑学专业。女儿开学第一天就代表新生致辞,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小雅女儿从不死读书,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很多实践技能和经验。大四那年,小雅女儿拿到了美国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去了。
小雅现在升任分行行长,工作做的得心应手。她是女儿的榜样,女儿是她的骄傲。
大家看到,我的三个闺蜜都是很“厉害”的人,“厉害”的妈妈未必能培养出“厉害”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做妈妈的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放任不管,像小雅这样以身作则,用心帮助和陪伴,给孩子空间让她自由成长,值得大家学习。
由此观之,真正厉害的妈妈根本不用大费周章地去管理孩子的。做好自己,做好妈妈该做的事,让孩子活成她自己喜欢的样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