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庄公的心理分析
高二(10)班 黎佳迅
自古以来,人们对《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运筹帷幄,目光长远,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共叔段的叛乱,是一位贤君。也有人觉得是他对弟弟欲擒故纵,使弟弟一步步走向叛乱,所以他是一个奸雄。而我认为,他两者都不是,从性格品质上看,郑庄公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而他遇到身为国君要面临的这些艰难抉择时,他所做出的反应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完全一样。
自从郑庄公出生起,他在家里就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他母亲姜氏,因为生他的时候难产了,所以一直很讨厌他这个儿子,甚至直接给他取名叫“寤生”。而对于二儿子她却十分宠爱,以至于她多次向郑武公请求传位给二儿子。虽然郑武公拒绝了她,但出于对她的亏欠感,应该会更加优待二儿子。郑庄公身为嫡长子,在家里却自出生起就一直处处受排挤,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自己是郑庄公,自己还会爱这样的母亲和弟弟吗?
郑武公死后,郑庄公即位,他家庭与国家的矛盾也就此展开了。姜氏多次替共叔段向郑庄公请求封地,从此处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从文中可以看出,她和郑庄公对话丝毫不亲密,简直看不出他们两人是母子关系。所以姜氏平时一定只和共叔段一起生活而疏远郑庄公,要不是为了封地,她可能根本不会与郑庄公见面。第二,共叔段和郑庄公的关系肯定更加恶劣,否则他也不会让母亲替他来申请封地了。无论如何,虽然郑庄公心里并不愿意,但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他还是给了共叔段一片很大的封地。说到这里,郑庄公的行为也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但其实此时,他的心里也不可避免地对姜氏和共叔段产生了怨念,而他对共叔段走上歧途的引导——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也就此开始了。
共叔段得到了封地后,开始得寸进尺,私自令边境的城邑二属与他。后来,他甚至将其收为自己的领地。他做这些事的时候,郑庄公自然一直看在眼里,但他却没有出手制止。这一是因为他心中还有对母亲的顾忌和家庭的牵绊,二是因为他心中的怨念,使他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他们实施强有力的报复。很多人认为,从此处就可以看出郑庄公心怀叵测,他纵容弟弟作恶,只为等弟弟发起叛乱时他能有正当理由惩罚弟弟。但同时,战争会给百姓带来灾难,他也让这些百姓成为他报私仇的牺牲品了。但我不这么认为,首先,郑庄公对弟弟的纵容不及他母亲的万分之一。是姜氏自幼对共叔段灌输的观念、给共叔段营造的家庭氛围让他觉得自己比哥哥更受宠爱,于是哥哥即位共叔段更加心有不甘;也是姜氏后来为他申请封地,而他私自扩大领地背后也少不了姜氏的教唆。虽然郑庄公是可以去劝诫母亲和弟弟,但他作为一直被排挤的对象,又怎可能主动跟他们握手言和呢?我们普通人如果家里有弟弟或妹妹受到父母的偏爱,我们也会心生不满,更何况是姜氏对共叔段如此过分的溺爱呢?
接着,共叔段不出所料地发起了叛乱,而郑庄公也对他的一切了若指掌,轻易击败了他的军队。可能唯一让他更加心寒的,是他的母亲竟为共叔段做内应,一起对付郑庄公。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他将母亲安置在城颍时说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句话中对他们母子亲情的绝望和悲痛了。不过话说回来,血浓于水,郑庄公潜意识中对弟弟和母亲的爱还是存在的。所以他击败弟弟后没有赶尽杀绝,对于母亲这个家庭悲剧的始作俑者更是把她安置在了城颍。这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时候一怒之下可能会对仇人下重手,但也会由于心中善良的天性而手下留情,而事后也同样会十分后悔。
总而言之,郑庄公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出的对策虽然远远不算完美,但也符合一般人的想法。而且后来他还是守住了善良的本心,没有做出不可挽回的事。到最后,他也打破了与母亲之间的芥蒂,主动跟母亲重归于好,不过我们也知道,自幼在心中一天天加深的隔阂,恐怕再也消除不了了。所以,郑庄公只是一个普通人,生在一个不幸的皇室家庭,自出生起就走上了这不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