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汇集古人智慧的一种特殊文体,最早的诗集可追溯至《诗经》,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多重形式的创新,从宫廷乐府影响到平凡人家,源于民歌、盛于唐宋,衍生出多种诗词派别。它不同于特定时期流行的骈体文,有着自己相对独立、却越发精彩的视觉盛宴。
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来说,诗词创作没有过高门槛,下至垂鬓婴童、上至耄耋老温皆可鉴赏品足。虽然如同咱们平时写文章一般自在、飘逸,但这种看起来比较随性的背后是长久的知识沉淀。
它有很多地方是计较讲究的,外行看体裁、格式,内行看辞藻、意境。一句好诗词就要经得起敲敲打打,每一个字都在锦上添花。有时候为磨一句诗,甚至达到数日寝食难安的程度。能够传承后世的名家诗作,往往不在于TA的思维多么辽阔,而是能否在细微之处见真章。一景一物都可能托物言志,一颦一笑写尽生命精致美感。
诗词大家绝没有速成之法,但也注重“参悟”与“醒悟”之说。曹植七岁成诗,苏洵近30岁才开窍。很多时候,哪怕我们已经熟知了写诗的各种技法,但也需要“参悟”自己的特色。从古至今,舞文弄墨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够流传至今却是不多,因为他们写的诗词没有自己的思想与灵气。
如同现在的网络主播,有一技之长的并且能够秉承初心的人,往往能走到最后。因为哪怕没有直播红利,他们依然能够活的很好,这不是标签,而是长久以来纯粹专注的“工匠精神”。我也喜欢写写诗,但却不轻易动笔,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诗意不能惊诧于人。
诗词虽然是个人情感的传声筒,但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照顾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又要抒发自己的情绪波动,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在诗词的框架之内借古喻今,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富有浪漫。一首好的诗词,觉不是字面上那般简单。朝代更替、战火连年,还能够以完整身躯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定是一次次触及到内心深处,总能给命运多舛的人们以生活的启迪。
虽然,后世总喜欢把诗词大家分门别类,或浪漫、或边塞、或婉约、或田园……当时的他们可不会想到,能够以一己之力创立新的派别。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倾向性与关注点,而兴趣则是他能够在诗情画意中洒脱不羁的前提。
“文人相轻”、“以诗会友”,正是以“性格”与“兴趣”为基础。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自负的他们有时也是英雄相惜。不像现在的一些人在交往中计较得失,他们会很客观的分析问题。严肃中带着一丝淘气,落魄时亦能悠然自得。哪怕这个人让自己仕途不畅,也能评价中得到相对中肯的答案。
我虽然不认可你的作风,但我赞赏你的才气。人生中的知己,是今日之朋友。哪怕未来政堂为敌、哪怕过去战马嘶鸣,一杯邀明月,一壶映山色。因为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来自心灵与精神的相互吸引,总能看出古人的豁达与包容。与诗词意境相比,他们的为人处事更值得我们为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