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你从他的表情里感受到什么了吗?我每一次看这张照片都会好奇他当时在想啥。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1月份,是我去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昆寨乡新世界希望小学捐书的时候拍的。这个小学在大山里面,比较偏避。我们早上7/8点钟从县城出发,赶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当时来回只有三天的时间,行程很赶,我们在学校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也就大半天。
当时,我们是以媒体的身份去参与报道融创发起的公益活动——“一本书的公益漂流”。这是我第一次去贫困山区,也是第一次参与公益。我很感谢上海融创有这么一个年度品牌公关活动,让我能够全程参与其中,去感受爱,去看世界。
很荣幸,我后来又参与了融创第二季的公益活动。这一次去的是西北——甘肃兰州的会宁县,会宁是全国出了名的状元县。
两次深入贫困前线,两次公益活动,都给了我很多感受。但这次兰州之行和上次贵州之行的感受完全不同,很明显的感受是会宁县姚坡村水头小学的孩子们会跟外人互动,会把自己的情绪传达出来,而新世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相对有些闭塞,不太与人交流。我曾试图和她们交流过,但我始终游离在外,无法真正的感知她们和他们。
纳雍县昆寨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寨子,寨子里大多是苗族人,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新世界希望小学大概有100多名学生,年纪都比较小。在我们赶到之前,他们早早的就在操场上排好了队等着我们的到来。
当我老远就听见他们的歌声时,还没有什么感觉,走进一些看到操场上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等着我们的孩子们,我就不行了,鼻子泛酸眼眶湿润。孩子们那么小,却用这样浓重的仪式迎接我们,心里很心疼,自认为承受不起孩子们这样用心的对待。
大半天的相处时间大都是例行公事(工作),真正跟孩子们零距离拿心交流的机会基本没有。我不想为了工作的报道素材刻意的去接近孩子们,我更不愿意去消费孩子们的贫穷和破败,我也不想自己像个过客一样来走一趟。我希望我和孩子们之间是平等流动的,不是单方面的。我想把自己的心和孩子们的心靠近,去感知孩子们的感知,去体会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如同朋友,而不是外来的人,这不是我的定位。
当我们要离开学校回县城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很多人为我们送行。我走一群小女孩儿们中间,其中一个问我们还会不会再来,我撒了谎说会。其实,我并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来,我只知道说不会(或者不知道)都有些残忍,所以我骗了她们。
这次去捐书的时间点赶得很巧,正好遇上一个大学老师带着4个大三的学生来做寒假支教。听他们说这里的孩子很渴望知识,并且还有绘画唱歌的天赋。人是属灵的,孩子更是!
去会宁捐书也是三天时间,但因为学校离县城不是很远,所以我们在学校呆了一整天,期间还去了三个贫困家庭做家访。
这里的地形就是多山,所以三户人家也都住在山里边,孩子每天上下学就是翻山越岭。虽然贫穷,但是三户人家的家里都很干净整齐,可以看出女主人的贤惠。这让我打心眼里觉得可敬,这里的人们很用心的对待生活。
因为地处黄土高原,所以雨水少。这里的人吃水比较困难,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打水吃,他们并不经常洗澡,半个月洗一次。我说洗澡可以对付,那头发三天不洗痒得不行怎么办,李乐的妈妈告诉我她们通常一个星期洗一次。
会宁县的姚坡村水头小学经常会得到外界的好心帮助,这里的孩子们也比较善于和外来人相处。我记得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马雨欣拉着我去了她们班里,送了我一个笔记本,里面写着:祝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个本子对我们来说很普通,甚至不值钱,但是对马雨欣来说很珍贵,说不定是她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当时我鼻子就酸了,这个临别之礼太贵重,我觉得自己承受不起相识了仅一天的孩子如此真心的对待。
我看着马雨欣的眼睛也红了,最后我们都哭了。有一些不舍,有一些感动,有很多爱在流动……
去年10月,无意间看到一篇写演员江一燕做公益的文章,她每年都会去同一个学校(广西的小学)做支教做公益,并且每次回去都带新的物资。如此,既满足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物资的需求,又给予了孩子们心灵的营养和精神的需求。我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去一次就撤了真的没什么意义。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
江一燕后来成立了“爬行者”的公益队伍,每一年对一群孩子做同样的事,很棒。看着那些照片和视频,我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江一燕的爱心,她做的是一件流露爱意和接受爱意的事。而我们做的大都心意不纯,融创是希望借着这个事儿和这个行为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我们媒体更多关注了融创的公益活动,忽视了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孩子的感受、情绪和需求。
这种感受在当时让我很难受。
看过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以后,我经常会想那些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我觉得是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社会的爱、陌生人的爱。
这个爱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批判、没有标签的爱,这种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平等,没有歧视和怜悯。没有人是残次品,只有未被充分开发的生命。
有些人会觉得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缺少快乐。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只能说明你的个人快乐标准是物质。人,也是动物。那些孩子从小就跟大自然接触,没有被城市圈养。我们不要传递出物质匮乏人就不快乐的信号给孩子,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否则,孩子长大后会成为钱的奴隶,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这个世界要有爱!这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要刻意去践行,需要的是一个人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流露它,自然流露、没有批判、没有阶层、没有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