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接触最早,最多的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模仿周围人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所以孩子身上绝大部分的习惯和行为,来自父母。
有一篇关于狼孩的文章很好的诠释了, 与孩子接触最早、最多者对他们的影响。
狼孩的故事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
据推测,她们必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她们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还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
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人类的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
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
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
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
遗憾的是,阿玛拉进孤儿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则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
进孤儿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
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这个案例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是从抚养他的人那里模仿来的。不管抚养者是不是父母(但绝大多数都是父母)。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或具备什么优点,你就得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让孩子看到你好的行为,然后让他去模仿。
比如,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他不知道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只是在剥东西的时候把垃圾直接剥到地上或者桌子上。然后我就在他面前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你都不用告诉他,时间长了,他也就知道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了。
这就是行为对人的影响。
人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因成长过程中习来的东西不同,让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民国时期教育家张武龄。他一生洁身自好、痛恨赌博、从不玩任何纸牌、不吸烟、滴酒不沾。但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比如,一次,张武龄撞见孩子们正和一些工人丢骰子、玩骨牌,每盘下几分钱的注。赌博这事,他深恶痛绝,哪怕子女们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
在他的家乡苏州,张武龄每天除了去看昆曲、浏览当地的报纸,稍有空闲,他就带着男仆逛书市,后来熟了,只要进了新书,书店就直接将书成捆地送到张家,以至张家的藏书在苏州是出了名的富有。
张家的一楼有四个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而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有数以千计的古籍书卷、还有不计其数的古文雕版。
在父亲张武龄的影响下,孩子们都酷爱读书。也都没有赌博的习惯。
昆曲也是张武龄一生的挚爱。所以他的孩子们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对昆曲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四个女儿,当时更被称为“张氏四兰”。
张武龄的四个女儿在晚年时。共同创办了一本教水的刊物,但这本刊物,是非营利性的。
当然这也跟父亲张武龄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张武龄创办的乐益女中,也是公益性的,凡贫寒人家和工人女儿,一律不收学费。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刻并深远的。所以,做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