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纪律是一个班级的成绩保障,一个纪律不好的班级,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管班级纪律的招数网上有很多,但是真正能落实且好用的并不多。
抓好课前纪律
预备铃响后吵吵闹闹,老师进班了学生还没有定下心来。还记得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吗?“往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片乱哄哄的嘈杂声,斜面课桌的开关声,同学们一起捂住耳朵高声背诵课文的声音,街上都听得见。先生的大戒尺敲打着课桌:安静一点!”这样的情景真是不分国籍和时代啊。
一节课45分钟,好多老师开头的五六分钟都要用来维持纪律,时间浪费得让人心疼。
教你一招呗:接手一个班级的前半年中,预备铃一响,我从办公桌前跳起来就往教室走,赶在预备铃的最后一个音符停止前,我站在教室后面了。
最后一个音符刚停止,班长就喊一声:安静!课代表已经站在讲台前:“把书翻到第几页,……预备读!”我就在教室慢慢巡逻,那些手脚慢的学生就赶紧把书找出来跟读,等任课老师走到讲台前,教室里学生都已经进入学习状态了,我就从后门离开。
这样做,我是班长和课代表的配合人,我是任课老师的配合人。有时候正式铃已经响了,可是任课老师还没有来,课代表就赶紧往老师办公室跑,说不定是因为换课的缘故老师忘记了自己有课。这样确保了每节课都不用任课老师来整顿纪律,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我自己,也确保了不会长时间伏案工作,不会得颈椎病。自己的生源自己知道,先抓后放,抓抓放放,等学生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了,再放手也不迟。
不知怎么的?我想起了我家孩子。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为孩子设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出现严重叛逆行为之前,越早设定规则,效果越好。
三岁的孩子比六岁的更容易接受规则,六岁的又比九岁的容易,而到了十二岁,可能就已经难以改变了。
遗憾的是,有些家长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在孩子青春期前对孩子百依百顺,等到孩子叛逆时才想起要立规矩,这时往往已经晚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设定规则,而不是仅仅依靠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