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只看到事情的一面也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那一面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出好的决定。当我们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世界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整体。环顾你所身处的宇宙,有多少黑,有多少白,能分清楚吗?而黑和白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定义为“绝对的黑”或“绝对的白”呢?更不用说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即使是宇宙中最黑暗的空间里,其实是充满着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光的。
自然界不是二元对立的。它向我们展示的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提供了五彩缤纷、有着数不清层次的颜色。宇宙本身就是无尽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声音和许许多多其他元素的组合。试着想一想,物质柔软到坚硬之间的范围十分巨大,有的坚硬得犹如钻石可以切金,有的柔软得犹如肥皂泡一吹即破。再想想味觉的丰富,从甜味到苦味,其中百千滋味使我们享受到了食物的美妙。还有温度,从热到冷,不同的温度可以融冰,使水沸腾,还可以如太阳般使氡转化成为氦。还有数不清的其他例子反映出事物变化的程度,表明事物不是以对立的形态存在的,而是一个连续体。的确,在自然界中我们很少能找到明确的两极现象,即使是宇宙形成的四种原力最终也被发现是同一现实的
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让我们把这种原则应用到孩子的行为上去。回顾一下你和孩子有过的争执,你可以看到你和孩子之所以陷入了恶性僵局,是因为你对各种情形持有两极分化的思维。
例如,当孩子忘记带作业本回家了,我们会将其定义为“坏”行为,需要实施某种惩罚。当我们责骂他们、惩罚他们,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了吗?他们会把我们的反应理解为对事情有建设性,还是在加强他们的负面形象?孩子会为第二天有机会按时带作业回家感到有所启发、充满热情或者兴奋不已吗?
当我们不再抱着一种两极分化的思维看待事情,而是花点时间,纵观全局,再把事件放在大局中看,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便会发生巨大的转变。我们的焦点不再放在孩子的坏行为上,而是放在如何去理解事情的因由,并且找出有用的方法来避免它再次发生。也许孩子当时在和同学聊天--这是件好事,因为我们乐意看到孩子们结交朋友--聊着聊着忘了带作业本。我们是该纠结那本遗忘了的作业,还是去肯定孩子的交友能力呢?又或者是孩子正在帮助别人,急急忙忙跑出教室,过后才想起忘了作业呢?
健忘这件事,是提醒我们去想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我们做出道德审判。一旦我们认识到健忘其实与“好”和“坏”没有联系,我们就可以帮助子女克服健忘的习惯。这是个契机,教育子女学会列清单、设置提醒和闹钟的技能--尤其是在现代科技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帮助下,他们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巨大的变化?因为它使孩子不再活在担心失败的阴影下,可以感觉安心,知道父母会关注每件事情的各个方面。因此他们不再害怕冒险。他们了解到,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行动都是勇敢的表现。当我们接纳和鼓励孩子时,孩子会茁壮成长,相反,批评和惩罚只会让他们内心消沉,最终犯更大的错,而不是在小错上磨炼出自我管理的技能。
这种解放性的方式鼓励孩子扩展他们的舒适区,体验生活的多种可能性,而不用担心受到责罚。这样的孩子可以无惧地大步迈向未来,充满韧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身值得理解和肯定。
——摘录于《家庭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