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在无人的湖边能听到湖里的冰层中发出咔,咔,咔的声音。冰的最底层最先感知春暖,要挣脱冰的束缚,撕裂开冰层,想要得到自由。
冰面未见多少融化,石子边冻硬的湖水慢慢地由浅蓝变白,成棉絮状。水面眼见着天天降低,湖边裸露出的石子越来越多。
惊蛰这天去湖边散步,发现冰还是那个冰,冰面颜色却犹如蓝宝石。咕嘟咕嘟水在湖底冒泡的声音会传入耳膜。冰层下的水越来越活跃,冰层在变薄,从下至上,一点点消融。
湖的光色引来路人停驻留影,好像是突然间,湖边散步的人就多了起来。蛰伏了一冬的人们,终于可以脱去厚重的棉衣清爽点出门了。
听到春天来了的还有树枝上残留的枯叶,正与新苞芽呢喃细语中,被一阵清风吹落,只好簌簌、簌簌落寞而去。分别总是会有伤感,没有离开,怎么能有新的开始。春天来了,让该走的就走,要来的终会到来。
正看着榆树新苞芽出神,听到有人喊我,原来是老同学在林边跑步。好久不见,聊起来没完没了。聊自己,聊孩子。
他儿子在大都市租住在180多平的房子,月租几万,房子宽大舒适,个人发展很不错。想到自己的孩子。租住在40来平米的狭小的空间,没有那么大的前景,不免有些羡慕。
孩子年龄差不多,我孩子大学其实更好,可就是发展的不好。原因有很多,拿出来也都是理由,可讲多少理由都是在逃避问题。真有点为自己孩子没有那么争气遗憾。
同学孩子大学的专业也是上了以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又报了个联校的双学历。没想到第二学历成就了他,第一份工作起点就高,他喜欢这个领域的工作,干起来也得心应手。去年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同学是我局某单位销售科科长,见的人多眼界也宽了,脑子灵光,心思活络,胆子大,人脉多,平时迎来送往儿子耳濡目染,培养了能做事,敢做事的能力。
我们信守老实做人,安分守己,不懂变通,思维固守也是对孩子影响太多。没能给孩子提供有价值的前途思路;孩子在学校期间没有将有用的信息提供出来(可能不知道什么信息有用),只知道埋头读书,没有抬头看路。这几年兜兜转转,总在喜欢和不喜欢间徘徊,方向不明朗,做了好多无用功。
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信息的接收自然不同。固有的认知障碍,妨碍了判断选择。发展的好与不好,不仅仅是孩子的能力,也是家长从小潜移默化的引导。要说孩子走弯路,家长也很有责任。
老同学的手机声打断了我们近一个小时的聊天。分别后我心思重重,为自己的短视,为孩子的未来。一转头发现树沟里黄色的杂草中,有小小的绿意。蹲下去,拨拉一下,真是小草发出来了。
枯草堆里,小草也没放弃生长。尽管生存在坚硬土地,贫瘠的土壤,但春天来了,它也会拼命钻出头来呼喊:我来了!我来了!
想想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小草有小草的顽强,大树有大树姿态。是小草就不去羡慕大树的伟岸,是大树就不嫉妒小草的安稳。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传承,可以羡慕他人的生活,但一定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