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凉州到长安(2)无爱的婚姻
最近两年,段氏一直在暗示呼延超,早点和呼延氏成亲,安心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呼延超却一直在打马虎眼,心里总不甘心就此老婆孩子热炕头。毕竟,他的骨子里,流的是慕容家族不安分的血液。
确实,慕容德曾经救过呼延平一命,但那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面;而反过来,呼延平却是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保住了慕容家的三条性命。这份恩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慕容德的救命之恩。如果现在他连呼延平临死前的这点心愿都不能完成,那是要背负忘恩负义之名了。
呼延氏比呼延超大四岁左右,正是青春年华,虽称不上有多美貌,倒也唇红齿白,算不得难看,至少有中上的姿色。呼延超对她并不厌烦,这是一个没有多大眼界的小家碧玉,传统的中国妇女,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妻子。
按理说,呼延平刚刚咽气,呼延氏还沉浸在失去至亲的悲痛之中,这个时候让他俩成亲,显得有点残酷。但是,段氏有自己的担忧,她悄悄对准儿媳妇说:“眼前就是长安城了,进了这个花花世界,保不准超儿会不会变,你们还是及早成亲,这样,他就跑不掉了!”
段氏曾经是北海王慕容纳的正妻,经历过前燕繁荣的王妃,见识自然不是呼延氏可以相比的。她的担忧不无道理,呼延超姿容丰伟,能文能武,本就有野心、有抱负,进了繁华的长安城,诱惑是有多大,他能不能抵挡住吗?很难说。
呼延氏低头娇羞地说:“一切都听您的安排。”
当夜,段氏草草做了些准备,把暂时栖身的破屋当成了新房,为两人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就算是正式结为夫妻了。
这一天,呼延超知道,早晚要来。自从公孙氏将金刀交给他的那一天起,段氏就一直在向他灌输知恩图报的思想,而最大的报恩,就是娶呼延平的女儿。
因为从小一起长大的缘故,对于呼延氏,呼延超更多的是一种兄妹之情,而非男女之情。甚至面对她的时候,他根本就提不起做那点事情的兴趣,这也让他很苦恼,就算有了夫妻之名,也很难有夫妻之实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命难违啊,何况还有呼延平临终的期盼,呼延超也只能委屈自己。当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望着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今已成为妻子的呼延氏,往日生活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呼延氏是个好姑娘,在那个时代,好姑娘是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终身幸福的,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在羌中,她是呼延超的大姐姐,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时候家里穷,呼延平买了什么好吃的,呼延氏都让给呼延超;每一次呼延超在外面闯了祸,她都为他打掩护,为此没少挨呼延平的责骂。可以说,一直到八九岁,都是姐姐在罩着弟弟,让他能够不受小朋友们的欺负。等到呼延超开始懂事之后,就有意无意地和姐姐保持了距离,他特别痛恨别人说他是“拖油瓶”,他不想当段氏的“拖油瓶”,也不愿一直在姐姐的保护之下,渐渐的,少年呼延超变得叛逆了,学会了打架,只要听到有人喊他“拖油瓶”,他就狠狠地揍对方。渐渐的,他的拳头越来越硬,开始成为姐姐的保护伞,如果有人敢欺负姐姐,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上去干仗。
看着弟弟长大了,成了高高壮壮的大帅哥,“精彩秀发,容止可观”,姐姐只能把爱埋在心底,总觉得这样的美少年,并不属于自己,终究有一天会离她而去。
新婚之夜,小夫妻俩各怀心事,呼延超辗转反侧,背对着新娘,不能如何面对,在他的心里,呼延氏更像一个姐姐,他想逃跑,又下不了决心伤了姐姐和母亲的心。
呼延氏等了许久,她想听听呼延超有什么暖心的话,有什么亲昵的动作。结果,呼延超一直背对着她,始终没有转过来。唉,看来他还是不甘心,算了算了,呼延氏对自己说,既然自己已经嫁给了他,今后就安生地过日子,伺候好丈夫和婆婆,让时间来改变他吧。于是,呼延氏也转向另一边,两人背对着背,隔了一人的距离,就这样度过了尴尬的新婚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