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寸心 圖|網絡 【原創】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师者,只有如履如临,方可有尊严的教书和育人。
196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劳工组织联合发表了划时代的文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中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的学生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
这个建议,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vocation),而更是一种专业(profession)。
我们时常听到“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尊师重教”,因为为师者在任何时代与社会,总是一个备受社会崇敬、最被人称道的群体。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师者,当有丰富渊博之学识,引人入胜之教学技巧,诲人不倦之教风。柏拉图讲过:教师应基于善的理念,将是非观和荣辱观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董仲舒也曾言:善为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为师者,要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境界,须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夫。
而综观今天之家长和学生之挑剔,我们又何以担当?
为师者,对于德,须永怀朝圣之心,一半是虔诚,一半是渴望。如曾子所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为师者,当立功、立德、立言。然而,有大功、有大德者,才能立下大言。
为师者,当坚守他们的良知与风骨,恪守独立之精神,当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要努力成为时代的“眼睛”,在社会发展中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们该明白,崇高只属于科学,不属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作为个体的存在,我们深深体会到,师者必定会面对教学科研的压力,面对各种学术职务的诱惑,面临加薪、晋升,还有生活之压力。
师德,本来应该让人充满温情与敬意。而今天师德的语题如此这般的沉重,像一个很久未圆的梦。
所以,今天我们为师,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