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解忧杂货店》,突然想到前几天写文章聊到的话题,才华与书写价值,仿佛在这本书中到了应证。写作没什么门槛,网络的普及,几乎是人手一台计算机的年代,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写作,但是并不是写作的人都能称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的人就能成为音乐人。
自我标签与他人的认定往往是有一点差距的,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够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整个故事的架构与精巧的情节设计实在是令我惊叹,才华这种东西,真是与生俱来的,更重要的是,东野圭吾在洞悉世情与人心之余,愿以善意回应,让人们明白在这破洞不断的世界里,仍然有人竭尽所能在用心缝补,知道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不容易,都会有各自需要面对的难题,都会有难以启齿或被世界孤立的那个时刻。
人们需要的未必是如何解决答案,而是在那一刻有人愿意认真倾听,愿意与孤独的自己同在。这就是这本书的精神,也是我认为的书写价值。
无论是徘徊于奥运梦想与绝症男友之间的月兔,还是挣扎在成为职业歌手与继承鱼店家业的克郎,抑或是决定是否抛弃父母的浩介,都曾有过难以抉择的时刻。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向解忧杂货店求助。前两个人在三个小偷简单粗暴的回复下歪打正着。
其实歪打正着的不是结果,而是他们在现实打压下因为懦弱想要逃避的心。他们都努力了许多年,月兔想要参加奥运会,但是又怕选不上;克郎想要成为音乐人,却怕最终只是梦。所以月兔以想要照顾病重的男友为理由,克郎则以年迈体弱的父亲为理由,说服自己放弃真正想要的东西。然而一眼看穿他们的,就是他们自以为找好的理由。
这样的月兔与克郎与生活中的我们何其相似。有时候即便内心有真正想做的事情,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找各种借口。最好的借口就是为了重要的人不得不放弃,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心里的重担就会减轻一些。
然而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罢了,事实永远不会因为转念而消失。我们习惯回避的往往是自己最在意的。三个小偷的回信让月兔与克郎无法逃避,月兔的男友与克郎的父亲则替他们做了他们想要却不敢要的选择。
每次看到一些比赛上那些斩钉截铁表达要实现梦想的人,我总要抱着佩服的心情,但也会有质疑,毕竟才华不是人人都有的。有时候我会想,那些人到底哪里来的自信?没必要一定要以某一职业成为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吧?就像乐评人评价克郎:唱得好,但是没有特色。事实上,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努力一辈子也未必会有出头的日子。
每次比赛总是少不了家人的镜头,最激动的大概就是他们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认为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貌似很煽情,但是仔细一想,或许这就是怀揣梦想的人所以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有一个人比你更相信自己,那个人还是你深爱的人,你又怎么能不相信自己呢?克郎的父亲就是这样。因此不管结果如何,克郎只能继续向前走。
父亲的信任是压力,同时也是让他变得更好的动力。只要还有力量,就还有希望。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方的心意与自己点滴的努力中逐渐成形。所以,月兔得到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克郎也留下了比生命更长久的作品。
有人说《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版的心灵鸡汤,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就像只看到了小偷是小偷一样。小偷确实是小偷,但是小偷绝对不只是小偷。把表面看到的当作是全部,是这个世界惯有的粗暴思维,这是我们看到这本书得以放下单一思考模式的机会。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在对错之间人的挣扎与改变似乎更值得一探究竟,这本小说没有明说的重要部分或许就在于此。心灵鸡汤未必就是贬义词,一碗能让人想喝再喝,并且喝完能够脱胎换骨、丰富心灵的鸡汤,有何不可?
“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这大概是对这本书最贴切的注解。我们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解忧杂货店》解的是别人的忧,却在无形中填补了我们内心的洞,并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诉你:微小却长存的善意,才是解忧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