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是读书能致远,且以书香伴年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杨枪枪,欢迎来到本期精华版解读。今天要讲的书,是梁晓声老师的《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提到梁晓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2022年的一部热播剧《人世间》,让梁晓声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这部长达115万字、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著,将50年的岁月波澜融于笔下,史诗般的描写,给无数人带来了心灵的触动。很多年轻人通过这部小说,对父辈多了一丝理解和敬畏,更多的人通过这部小说,喜欢上了心中有家国、笔下写苍生的梁晓声。

如果你看过梁晓声的访谈,或是读过梁晓声的书,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真诚又质朴的人,充满了悲悯情怀。其实,梁晓声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时代的风浪。与共和国同岁的他,经历过物质的贫乏、高考的断隔、转型的迷惘。但即便如此,梁晓声仍旧保持着善良的底色,保持着向善的本真。这一方面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源于读书。

梁晓声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读书和写作。读书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感谢读书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变化,并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得到滋养。于是,他写下了这本《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将自己读书的经历、读书的深思融于笔下。

在书里,他真诚地讲述自己读书求学的故事,讲述自己因为读书不求甚解闹出的笑话,讲述读书对自己性情、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讲述那些他认为的好书、好文。平淡的叙述中,是他对读书这件事发自肺腑的热爱。他在书里一遍又一遍地向青年们呼喊着:读书吧!这是最值得的事,也是最好的事。

那么,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书香,走进这本《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从图库选择图片

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

“我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梁晓声在书里写下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对于梁晓声自己而言,这句话确实是他人生经历的最好注解。是读书,指引他从一个贫寒子弟,成长为著名作家、大学教授。是读书,帮他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梁晓声的人生起点并不算高,1949年出生的他,一生经历了很多贫苦。他虽出生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但却住在脏乱差的棚户区,房子都是泥砌的。《人世间》里脏乱又贫瘠的光字片,就是梁晓声记忆中家的模样。他的父母也是普通人,父亲是大三线工人,常年工作在外,母亲更是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在学习读书这些事情上,父母也帮不上太多忙。好在梁晓声的外祖父喜欢读书,为母亲读了很多唱本,所以,虽然母亲是文盲,但能给他讲故事。

就这样,母亲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梁晓声讲述了《钓金龟》《铡美案》《乌盆记》《窦娥冤》《柳毅传书》《赵氏孤儿》《一捧雪》,等等。这些都是古代的戏文,故事的主题也无非体现着民间的善恶孝义。

母亲当年讲那些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爱好,她只不过是担心孩子们将来不孝,使她伤心;也怕他们将来被民间舆论斥为不义小人,使她蒙耻。但母亲的私心,却给梁晓声打开了书籍的一扇窗,让他第一次喜欢上了故事、喜欢上了读书。

等到少年时期,梁晓声认识了一些字,开始自己看小人书、连环画。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买书更是不可想象的,好在他所在的街区里,有三四处小人书铺,可以供人借阅。小人书铺的店主会把小人书的书皮单独撕下来,然后像穿糖葫芦一样穿成一串,编上号、挂在墙上,供读者选择。梁晓声和同学们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凑个七八分钱,到小人书铺去借一本书看。

当时,只要是一家小人书铺,都有五六百本小人书的收藏量,而且种类也很是丰富,既有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也有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对于一个少年,那几乎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了。这些书文字简洁明快,绘画传神到位,可读性很强。梁晓声在那些小人书铺里度过了许多惬意而幸福的时光,也在那里,积累起最初的文学素养。

小学四五年级时,梁晓声认识的字更多了,于是开始看真正的文学类书籍。此时,邻居家成了他的另一个书籍大本营。邻居卢叔是个体收破烂的,经常收回旧书。在他的收破烂的手推车里,梁晓声总能发现不少惊喜。他在那里读到过《白蛇传》和《梁祝》的戏剧唱本,还找到过一本《聊斋志异》,虽然破烂不堪,但是他却如获至宝。那些作为垃圾回收过来的书籍,滋养和丰盈了梁晓声的童年。

从1949年出生,到1966年上中学,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17年的时间,全国出版的比较著名的长篇小说也就二十几部,另外还有一些翻译的外国小说,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五六十部。而梁晓声在那段时间几乎把这些书都读完了。从此之后,梁晓声成了一个心中有故事的人。

从图库选择图片

影响终身的语文课

对读书的热爱,很快演变成对语文的喜爱。

小学三年级,梁晓声开始明显偏科于语文。阅读的沉淀,让他在语文上得心应手。而让他下定决心和语文结缘,则是源于一趟特殊的语文课。

梁晓声记得,三年级的新课本刚发下来,他便看到了一篇课文《山羊和狼》。故事很简单,讲山羊妈妈出门打草,临行前叮嘱三只小山羊,千万提防着,别被大灰狼骗开了门,妈妈敲门时会唱一支“小山羊儿乖乖”的歌。

这是他上学后将要学的第一篇有一个完整故事的课文,故事是那么地吸引他,以至于他手捧着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恰好经过,好奇地问梁晓声在看什么书,见是语文课本,老师眯起眼注视了他几秒,什么也没再说,若有所思地走了……

几天后的语文课,老师讲到了这篇课文,她说“我们先请一名同学将新课文的内容叙述给大家听!”老师点到了梁晓声的名字,把他叫了起来。

教室里一片肃静,同学们都很困惑,梁晓声也毫无心理准备,一脸懵懂,但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普通的孩子对吸引过自己的事物,无论那是什么,都会显示出令大人们惊讶的记忆力。于是,梁晓声几乎一字不差地将那篇课文背诵了下来,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那一堂语文课对梁晓声意义重大,他从此更爱上语文课了,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甚至将人生的理想定为考上哈尔滨师范学校,将来当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的中学老师们和同学们几乎都知道他的这一理想。

但“文革”打断了他对语文的偏爱,初中毕业之后,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上山下乡,成为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一名知青,于是写作成了梁晓声爱语文的继续。

从图库选择图片

写作改变命运

中学毕业后,梁晓声上山下乡,远离学业,但读书的书籍、心中的故事,却依旧影响和滋养着他。

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当知青时,他经常一边围着锅炉,一边看着火苗,想着曾经读过的故事,默默构思自己的故事。战友们总打趣说他是个“坐家”,但这个“坐”不是写作的“作”,而是坐下的坐。

不过,也正是靠着心中这些故事,梁晓声开始在兵团崭露头角。他被批准参加了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并创作了小说《向导》,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上。正是这篇小说,引起了当时在兵团招生的复旦大学老师的注意,此后梁晓声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从此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兵团和复旦时期,梁晓声也求知若渴地读着任何可以得到的书。到佳木斯出差培训时,他去拜访表哥,有次趁着表哥不在家,将表哥珍藏的外国小说“洗劫”一空,塞了满满一大手提包带回了所在的兵团。

那是书籍贫瘠的年代,这一大包的小说,对他来说就是精神食粮。在回去的火车上,他几次想从提包里翻出书来看看,但是又不敢。因为之前,他认识的几名知青因为在列车上传看苏联小说《黑面包干》,被周围的“革命乘客”批评,小说也被列车长和乘警以“有义务爱护青年们的思想”为由给收缴了。

梁晓声默默忍耐着,终于回到了团部,他把手提包放在宣传股的桌上去上厕所,等到回来,书已经被大家瓜分一空,要都要不回来。后来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他终于获得了“书籍自由”,求知若渴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梁晓声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工作,还拥有了一间11平米的单身宿舍。在这里,他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七年的知青经历,给予了他无尽的灵感和源泉。他先后写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知青题材小说,成为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在的他,是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授,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笔耕不辍。

而这一切,都不得不感谢读书。从听故事到看小人书,从读名著到爱语文课,从爱语文课到写作,读书给了梁晓声最好的方向指引。

从图库选择图片

读书少闹出的笑话

成名之后,梁晓声对读书依然怀着敬畏,依然会因为读书少而遗憾。他在书里自嘲道,因为只读到了初中三年级,没有接受完备的语文教育,所以他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还十分浅薄,因此还闹出过不少笑话来。

比如,在相当长的时期,他只是道“耄耋”这两个字的意思,却怎么也记不住发音。他还将“悖论”的“悖”字读成“勃”字,偶尔从北京教育电视台的高中语文辅导节目中,才知道了“悖”字的正确发音的。

最尴尬的一次,是在一所大学里座谈,他一直将“莘莘学子”读作“辛辛学子”,直到突然一位学生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正确的发音是shēn,请当众读三遍。”梁晓声当众读了六遍,他很感激有人纠正了自己,让自己今后可以不再犯错。

还有一次,梁晓声的儿子在备考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时,随口问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出自哪位诗人诗中?梁晓声一脸肯定地回答:出自宋代翰林学士宋子京的《鹧鸪天》。儿子半信半疑地说:“爸,你可别搞错了误导我呀!”

听到这话,梁晓声受辱似的说:“这什么话!就将你爸看得那么学识浅薄?”还卖弄地向儿子讲起了宋子京的情爱逸事。儿子听了,深信不疑。之后考试,语文卷上果然考了这道题,儿子为此丢了五分,梁晓声这才知道,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他不禁双手出汗,若是高考,五分之差,就有可能改写儿子的人生。

这些事情给了梁晓声警醒,让他意识到,即使是成年之后,也不应该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特别是他还是一个作家,写作的过程迫使他不能离开书,也要求他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进行学习。所以,读书这件事,成为了梁晓声一生的事业。

从图库选择图片

读书是世界最平等的事

梁晓声感激读书,也希望更多人能手捧图书,同样获得书籍的浸润。只可惜,现在人们反而不爱读书了。

据统计,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地铁上,满眼都是低头刷手机的人,看书的少之又少。

对此,梁晓声心疼又遗憾地写道:“我们年轻时手头很紧,花八角钱买一本书也会犹豫。但是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太多,一本书即便是四五十元,也不过就是一场电影票的钱,年轻人却不愿意读书了。”现在的年轻人在忙着追星、忙着赚钱、忙着搞事业、忙着谈恋爱,唯独忘了读书。

的确,读书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但阅读带给我们的,是真正的人生勇气,让我们面对贫苦依旧能自尊自信、面对寂寞依旧能内心自适、面对浮躁依旧能初心不改、面对嘈杂依旧能内心安宁。

关于读书的益处,梁晓声谈了很多。在他看来,读书是世界最平等的事。他在书里写道:“书和人的关系就在这儿——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你无法跟那些出身于上层社会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但在读书这件事上,你们是平等的。无论你端盘子,开饭馆,或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那么多的好书就摆在那供你选择。”

这两年,我们在互联网上见证了很多普通人靠读书实现人生逆袭的故事,有人用26年的时间,从中专生逆袭成为博士后,从深山里干农活的小姑娘,成为一所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的老师;还有辍学打工的90后打工妹,在尝遍生活百味之后,通过自考一步步向前,最终成为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

最让人感动的,是两年前火遍全网的中科院博士的论文致谢,他从山沟里走来,父母双亡、至亲离世,历经生离死别。为了凑学费,他不得不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但即便如此,仍因为凑不齐学费而被老师约谈,因为衣衫破旧而被同学嘲笑。

可是,贫穷和困苦,都没能夺去他对人生的希望,因为他的人生里还有书。对于他而言,家徒四壁时,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就是晚上最开心的事。从深山里的不知名小学,到赫赫有名的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也多次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但困苦始终不能让他退缩,压力也始终未能将他打倒,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每次读到这样的故事,我们都深受感动。我们感谢这世上还有读书这样一件事,让我们可以摆脱贫穷、摆脱平庸、摆脱困苦。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在读书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些伟大的知识、深邃的道理、前沿的科技、奇妙的故事、浪漫的情思,都静静地躺在书里,只要你愿意,所有人都可能平等地阅读它们。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或许我们的人生没有一个好起点,没有好家庭、好环境、好学区、好老师,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本好书。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见识更好的世界、培养更好的人格、学习更好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技能,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

从图库选择图片

读书将寂寞变成享受

梁晓声说,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现代社会,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城市里,年轻人们自诩为“空巢青年”,他们远离故乡、远离亲人,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一个人独居在出租屋里,没有家庭生活,没有感情寄托,外面是车水马龙和璀璨繁华,屋内却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老家处,父母日渐衰老,儿女却不在身边,科技和网络时代早已将他们抛下,他们也成了“独居老人”。

寂寞,是我们当代人逃不掉的宿命。在梁晓声看来,寂寞有表层的寂寞,也有深层的寂寞。表层的寂寞是,身处聚会,却满心无聊;身处人群,却无人交心。深层的寂寞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那什么可以抵御寂寞呢?做事或许是可以的,梁晓声的父亲在“文革”中,因为在哈尔滨学会了几句日语和俄语,便被怀疑是日俄双料潜伏特务。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才有车开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

漫长的岁月里,就只有他一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近五十岁的他学起了织毛衣。他劈开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几个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靠着这种技能,帮他度过了那段孤独寂寞的岁月。

做事情或许可以抵御一时一地的寂寞,但长久的寂寞又该如何抵御呢?那就要靠回忆、靠思想了。知识给予人的最宝贵的能力,就是思想的能力。因为有了思想的能力,人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那就是“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足以抵抗漫长寂寞。如果侥幸有笔有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当年方志敏被捕入狱,身陷囹圄。身体虽然可以被禁锢,但心灵却不可以,狱中的方志敏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病痛折磨,写出《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狱中纪实》等16篇文章,共13万余字,在牢房里开出了思想的花朵。

躁郁症患者金晓宇,因为精神和身体原因一生未婚,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没有生活、没有未来的他,和年迈的父亲待在20平米的房间里,自学英、日、德三门语言,译著22本,用读书和翻译抵御着生活的孤寂。

因为曾经阅尽万千书,所以即使面对人生的寂寞,他们依旧能保持内心的充盈,依旧拥有“自己”这个最长情的朋友。所以,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请读书吧!人,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孤独和寂寞或还会成为我们体验生活的另一种幸福时光。

从图库选择图片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常说,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有一种气质是人类最特殊的气质,那就是“书卷气”。这一种气质区别于出身、金钱和权力带给人的那些气质,是连达官显贵们也暗自妒心的气质。它体现于女人的脸上,体现于男人的举止,连法律也无法剥夺。对于这种气质,苏轼的一句诗最能概括,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说起书卷气,我们会想到董卿。这位知名女主持人,连续十三年主持春晚,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最新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她在文化类节目里出口成章、大放异彩,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像董卿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的一样:“阅读、思考书本所能带给自己的裨益,胜过费心于外在的保养。”

同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武亦姝,两千余首的诗词储备量,让她从容淡雅,一袭汉服,浅笑嫣然,吐诗如兰的她,美的像个古典美人。她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这种气质来自她心中的百部名著、千首诗词,让她充满书香,充满灵气。

化妆可以画出外在的轮廓,却画不出内在的精神;整形可以整出美丽的皮囊,却整不出有趣的灵魂。书卷气的获得,没有捷径,唯有读书而已。只上网不读书,人就不能有所谓“书卷气质”。

在这个追求美丽的时代,不妨给自己增添一份书卷气,希望以后当别人谈论起你时,会说“那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那个人的书卷气质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从图库选择图片

读书是一种幸福

读书,是一种幸福。站在我们所处的当代,向历史转过身去,我们会发现——读书这一种古老而良好的习惯,百千年来,曾给万亿之人带来过幸福的时光。万亿之人从阅读的习惯中受益匪浅。

历史告诉我们,阅读这一件事,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曾是一种很高级的幸福,是精神的奢侈。在过去,书架和书橱,并非是一般人家所有的家具。书房,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富有家庭的标志,尤其是西方贵族家庭的标志。而阅读,无论对于男人或女人,无论对于从前的、现在的,抑或将来的人们,都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也是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有的姿态。一名在专心致志地读着的少女,无论她是坐着读,还是站着读,无论她漂亮,还是不漂亮,她那一时刻都会使别人感到美。

那说了这么多读书的好处,我们应该读哪些书呢?

梁晓声觉得,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可以读不同的书。孩童时期,不妨多读有想象力的书,让我们的思绪得到延伸;年轻时期,可以读一些历史,在过去的历史变迁中习得一些智慧;中年时期,社会责任和精神压力达到顶峰,不妨读一点儿诗词和散文,放松一下灵魂;到了老年,则可以看一些青少年的读物,了解青少年在看什么书,用他们的书来跟他们交谈;等到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不妨读一点儿儿童读物,看一点儿卡通,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读过哪些书,让心灵回到最初的状态。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或许会有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朋友、不同的生活,但唯有书籍,是我们最长情的陪伴,是我们幸福感的涓涓清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匆忙的时代,世界运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为了生活不得不忙碌奔波。但脚步再匆忙,也要记得让心停留;行色再匆忙,也别忘了凝望星空,看见理想。而书籍,正是生活与理想之间的那道桥梁。

此时此刻,适逢“世界读书日”,希望梁晓声的这本书,能唤起你对读书的渴望。

最后,希望“有书”相伴,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