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生经常开着这辆衡阳牌拖拉机往返于枫树、水车、青花滩和石门一带。回来的时候,拖拉机装满了煤球、化肥或水泥。赶集时也拉人。拖斗里挤满人,连插筷子的地方都没有。
那时村里有两台拖拉机,一台是松师傅的小型拖拉机,另一台是桥师傅的大型拖拉机。
家里用煤,通常喊松师傅。如果是要运大石头回来修基垒坝,那就得喊桥师傅了。
松师傅有个好老婆,一开始在村里教小学,后来去调到了镇上的中学。因为老婆的缘故,松师傅的孩子学习也好,成了村里第一个中专生,毕业后去了省城的银行里上班。
开拖拉机是个辛苦活,村里那些土路太烂了,拖一车煤回来,好几处坡好几处坑都困难,轮胎在原地打转,车头冒着滚滚浓烟,拖拉机却是纹丝不动。不得已,叫来村里的年轻人,又是拉又是推,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费劲。
也许是太辛苦,后来松师傅不开拖拉机了,摇身一变,开起了面包车。面包车停在中学附近拉客,送去县城的人。不过那个时候,能够花钱坐面包车去县城的人不过,挣钱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世事无常,谁也料不到将来。松师傅的儿子弄起了借贷,高利息的诱惑,让村里很多人都把一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毕竟是松师傅,信的过他。几年以后爆雷,弄得大家伙血本无归。松师傅一开始还信誓旦旦地说这钱肯定能拿回来,后来呢?人干脆不敢回老家来,电话打过去也没人接了,估计是躲起来了。
桥师傅后来年纪大了,拖拉机也不开了。他有两个女儿,学的好,嫁的也好。女儿们孝顺,不让松师傅开拖拉机了,就在家里享福就行。在外地的女儿们爱吃老家红薯粉,桥师傅老两口就在家种红薯。红薯打成粉,做成红薯粉,味道美的很。
如今,回到老家,路上跑的都是小轿车、面包车,早已看不到拖拉机的影子了。松师傅的家就在路边,每次都是大门紧闭,看来他还是没有回来。他家的房子也是又矮又旧,和村里其他新建的大别墅比起来,早已是格格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