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是古代高级官员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又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其作用就相当于给领导写书面报告。
在这方面,李鸿章可算是一个“奏折高手”,他写的奏折够毒、够辣、一击要害。连曾国藩都自叹不如。
我下面举一个比较著名例子,是曾国藩参翁同书的折子。指责翁同书对曾参与地方镇压捻军、但后来又割据一方抗清的苗沛霖处理不当、弃城而逃、谎报军情等数条罪状,要求朝廷严惩。
可是这个奏折要怎么写呢?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又以道德文章立世、极受咸丰信任,门生弟子遍布朝廷。如果没参成功,搞不好自己也要搭进去。
总之呢,奏折非常难写!
曾国藩先是让自己的几个幕僚起草,写完后一看,发现不行。自己亲手动笔,也写不明白。在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想到一个人——李鸿章,或许他行。李鸿章来了之后,折子写了六百字不到,便让翁同书栽了跟头。先就定为斩监候,后被减免,发配边疆,后老死边疆。
那么李鸿章是怎么写的呢?能以区区不到六百字的折子扳倒显贵一时的翁同书呢?
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写的。
前面几个段落主要是写翁同书的过错,像什么弃城而逃啊、颠倒是非啊之类的。主要的杀手锏是最后这段:“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附片具奏。”
这段话写得怎么样,用一句话来说明:“正气秉然,却又暗藏杀机”。用白话文翻译就是:“为朝廷分忧,为朝廷检举不良之风是我的职责所在。虽然说翁同书很有背景,门弟鼎盛。但我曾国藩不会因为翁家势大,就去迁就他,不敢检举他。我所说的是否属实,还请皇上圣断。”
来看一下,这段话的妙处所在。
开始时先表明态度,我这样做是为公而不为私,我这样做是为朝廷分忧;接着说翁同书虽然在朝廷势大,但我不能因此而迁就他。这句就狠了,我曾国藩都不敢迁就,那你朝廷就应该更不能去迁就,不能因为他爹是你爸爸的老师,就去包容他。此话一出,同治自然也没有理由再去照顾他了;最后说这件事还需要皇上您的指示,这既给足了同治的面子,也使同治不好意思再为这件事多说什么。
李鸿章这篇奏折一击要害,说明了他洞察人性,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平时工作中要给领导写书面报告,要怎么去写才能领导满意呢?我对此提出三个观点。
1、 写报告要简洁明了,篇幅不可太长,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东西不要用三个字,提出的问题要一击要害。毕竟领导那么忙,没那么多闲功夫花在看你写那些没用的东西身上。
2、 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再罗列出多个解决的方案,通过个人看法来说明哪个方案最优,哪个次之。就像古代谋士提出的上策、中策、下策。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领导的时间,也证明你是个有能力的人。
3、 关于人性的考究。这点就非常难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要根据领导的性格去选择行文的方式,你文中的哪个意见、哪个方案能触动他的心。这点还是需要有足够的阅历的人才能把握得好。
我们看历史人物,主要学习的是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想想能否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能运用到哪个方面。只有这样,读历史才有用,否则就只是看看。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关注微信公众号“学道杂说”,那里才是我的主战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