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二期
初冬下午的阳光,穿透书房的玻璃窗,被纱帘温柔地遮拦后,斑斑驳驳的光影地落在书桌上。
手里捧的这本《撒哈拉的故事》终于读完了。
余华说,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相遇是需要时间的,我非常认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阅读心境不同,读书的感受和以往也不一样。
尽管初中时代就听过三毛的故事,尽管那首脍炙人口的“橄榄树”我也曾多次吟唱。但直到今天,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三毛的书。
三毛与梦中的撒哈拉
三毛出生于1943年,原名陈懋平,因嫌“懋”字笔画多不好写,自己改名陈平;
她从小性格孤僻,十三岁就独自离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经常逃学去坟堆里读闲书;
有一次被怀疑考试作弊,老师在她的双眼眶画熊猫来嘲笑她。这成了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书再也读不下去了,只好休学回家;
大学再次休学到西班牙留学,开始了她的异乡生活;
在撒哈拉她与热恋她的小她8岁的荷西结婚;
她把异国生活记录下来在国内发表,受到好评,从此正式开始写作;
不幸的是,结婚6年后荷西在工作中遇难;
在荷西去世后的12年后,1979年,三毛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继续用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本故事集,记录了她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期间的经历。
《沙漠中的饭店》里,她“一粉三吃”骗荷西,“粉丝鸡汤”中的粉丝被她说是“雨”;“蚂蚁上树”中的粉丝是“塑胶”;“东北菜合子”里的粉丝是“鱼翅”,荷西明知她骗人也没办法;
《白手成家》里,她淘来不花钱的“棺材板”DIY沙发,用废旧的汽车轮胎和花布自制坐垫,用妈妈寄来的灯罩、朋友寄来的中国书法做装饰,把一间简陋的平房打造成众人艳羡的、充满艺术感的温馨小家;
《素人渔夫》里,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去抓鱼,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鱼卖了挣钱。可笑的是,荷西外出吃饭间遇见领导,最后他花10倍的价钱去吃了自己卖给酒店的鱼。
《荒山之夜》,她和荷西去找小海龟化石,荷西不幸深陷泥淖。几个路过的撒哈拉威人不但不救反而对她图谋不轨。她驾车辗转沙丘之间,终于摆脱坏人,返回泥淖地,拆掉汽车坐垫,卸掉汽车轮胎,剪断长裙,救下了濒临冻死的荷西;
她和难缠的邻居斗智斗勇;“悬壶济世”给人看病,用指甲油给人家补牙洞;给可怜的哑奴送钱、毛毯和食物;与荷西一起冒险救一个军曹;还亲历自己的朋友美丽的沙伊达被“处死”的场景……
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烟火气的“家庭主妇”三毛,她浪漫的、真性情的、勇敢和善良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她笔下的撒哈拉,这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土地,壮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沉醉,落后的文化让人无奈与同情。
三毛看沙漠,看它的壮丽辽阔与风土人情;我们读三毛,读她的悲欢喜乐和丰富人生。读完方知道她的人生智慧。原来,她是这样的人。
忠于自我才会真正的幸福
一次无意间在杂志上看到撒哈拉,一种莫名的“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注定让三毛和撒哈拉沙漠结下不解之缘。
她毅然做出决定,要去撒哈拉住上一年。
说走就走,加上有男友力爆棚的荷西做后盾,很快就来到了这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们佩服她这种潇洒自由的性格,羡慕她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她的这种洒脱是之前没有的。
小时候的三毛,心理极度敏感孤僻:“别人一句话可成战场,可痛苦流涕,可离家出走,可拿刀片自割吓人”。
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在一篇文章内回忆三毛,也印证她的特别:“有时看她扎起辫子,在校园飘荡的云岚间舞蹈,有时看到她飘散头发忧郁独行,校园也传说她的‘自戳’。她是校园的传奇,我行我素……”
经过校园里的那次嘲讽事件后,三毛彻底休学在家,一度换上抑郁症。
直到只身远赴西班牙留学,从此开启了她的旅行生活,她的性格才有了大的改变。
三毛说她的最爱是旅行和读书。
旅行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世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思想和内涵,指引人找到人生的方向。
后来,那个性格孤僻的三毛消失了,一个快乐的、热情的三毛出现了。
从自闭到广交朋友,从自戳让父母整天提心吊胆到向感恩家人懂得“守身即孝”,都是她舍弃原先那种“放不开”的性格,而忠于自己内心后的结果。
“我现在最看重的心灵的自由,只要做事不太离谱,就不去多想。过去为了个性上的放不开,吃了很多苦头,现在知道自己的缺点,要设法去改掉。”
对她来说,喜欢的事情就要去做,只要不出格,就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国民奶奶”吴彦姝说过,“不要为别人而活,要为自己而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84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自己的热爱,每天练瑜伽,至今活跃在影视圈中,她忠于自己的内心,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忠于自我,尊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的婚姻都是彼此成全和包容
三毛与荷西,两个不同文化、相差8岁的异国恋人,他们的爱情让很多人羡慕。两人彼此的成全和包容是幸福的不二法门。
三毛决定到撒哈拉流浪,在她的朋友们看来,几乎是一个笑话,除了爸爸鼓励她外,另一个没有反对的人是荷西。
听到三毛说要去撒哈拉,荷西二话没说,就先行到撒哈拉找了工作、租了房子,为三毛的沙漠生活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保障;
荷西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他让三毛把她带的钱存进银行,家里所有的开支由他一个人负责,毫无怨言;
三毛生气的时候对荷西“吼”,有时也“责骂”他,但荷西这时总是不声不响,包容她的坏脾气;
如果说来撒哈拉是荷西成全三毛,那么后来留在撒哈拉则是三毛成全荷西。
三毛同样也做出了改变和付出。
荷西刚参加工作,钱不多。为了省钱,三毛从一个高傲的“浪人”到为五斗米折腰去卖鱼,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为君洗手作羹汤,她没有抱怨反而感到很幸福;
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捡来的一副骆驼头骨,三毛认为那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无视礼物“贵贱”,用心就是对她的爱;
婆婆不喜欢三毛,反对荷西和她结婚,但她并没有因此事和荷西生气,也没有对婆婆有抵触心理,给荷西充分的空间去处理;
荷西是个“直男”,不会甜言蜜语,也不会做家务。婚后三毛洗衣、做饭,承包所有的家务,毫无怨言;
荷西并不太懂三毛,但三毛从来不解释也不抱怨;她看人看优点,包容这个“水泥做的脑袋”;
三毛对荷西的朋友和上司都是热情招待,让荷西有很大的“面子”。
互相成全与包容让他们婚后的感情有增无减,平淡而幸福。
“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以及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结婚后,两个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处一室,对方的缺点和不好的习惯便会暴露无疑。
当热恋的新鲜感过去,如果不能彼此包容,而相互指责、相互抱怨,那么曾经甜蜜的爱情终会在柴米油盐中慢慢地被消耗殆尽,曾经的爱人也会形同陌路。
杨绛和钱钟书是公认的模范夫妻,但是两人并不是门当户对,杨绛是新式家庭,钱钟书是旧式家庭。结婚当天,杨绛按照钱家的规矩磕了许多头,拜了长辈拜祖宗,还要进厨房拜灶神,但杨绛没有一点不高兴。
婚后杨绛也发现了钱钟书身上有很多“问题”,这位大才子连筷子都用不好,甚至连鞋子的左右脚都分不清。
杨绛生了女儿住院,钱钟书每天去看望她时几乎都会苦着脸告诉她:墨水瓶打翻了,染了房东家的桌布;台灯弄砸了;门轴弄坏了……
在妻子刚生产完住院期间,频频弄坏家里的东西,还要求助妻子。换做别人可能早暴跳如雷了,而杨绛总是温和地对他说:没事,墨水我能洗掉;不要紧,灯我会修……。
杨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包容。
婚姻中,彼此成全和包容是赢得幸福的手段和方法。
心中有爱终被岁月温柔以待
爱是要付出的,付出越多,爱的感受越多;善意须是真诚的,真心地对待别人,才会收到对方真心的回馈。
对沙漠如此,对人亦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魅力和温柔。”
三毛对撒哈拉抱有一颗热忱的心,在她的内心深处,撒哈拉是她的梦中情人。
她热爱着它的一切,用心体验它的日出日落和它的广袤无垠,也享受着撒哈拉对她“特别”的回馈:
“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酮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得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
她对周边的人也都报以真诚的善意, 同时也收获了人们对她的友谊和信任:
当地的撒哈拉威人起初并不友好,但是,善良、智慧的三毛可不是“以暴制暴”的人;
她看到这里的人思想封建,妇女不去看医生,就用红药水、维他命、消炎药膏等日常药物和小偏方给她们看简单的病;人和动物一视同仁,她还用自己的一瓶红酒给母羊治好了病;
看到当地人没有好的卫生习惯,三毛就带上自己家的水桶、拖把,上门手把手教她们打扫卫生。结果是她们学会了,而自己家的清洁工具一天到晚不停地在别人家干活;
在西班牙驻兵和当地人的关系非常紧张的状况下,三毛和荷西力排众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下一个军曹。也就是这位军曹,在后来的炸弹事件中为保护当地儿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被警告当地撒哈拉威男人不可轻信,但是她不忍心看到他们在热浪中行走,总是捎带他们一程,不仅是人,连羊也捎;
三毛对当地的养奴制度忿忿不平,她心疼这些黑人奴隶,不仅是给他们食物、物资和钱,重要的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他们,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爱。
她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是真心希望对方能够过的好一点。
“因为上帝恒久不变的大爱,我就能学习着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于是,她收获了撒哈拉独特的美,收获了邻居们对她的喜爱,收获了朋友们对她的信任,收获了官兵对她的优待,也收获了黑奴“不设防的笑容”......
漫天风沙的撒哈拉向三毛呈现出它的多姿多彩,而原本冷漠的撒哈拉威人也对她报以一种温情。
三毛的一生,是流浪的一生,也是丰富的一生。
从自闭抑郁到自由洒脱,得益于她忠于自我、打开了内心的枷锁;她情路坎坷,多段感情无疾而终,但阻挡不了她勇敢地继续追求爱与被爱;这位走过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奇女子”,真诚而善意地对待这个世界,也得到了众人对她的爱和思念。
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三毛却活了许多次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