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昔
第一次见她,是在姐家,感觉很时尚的一个姑娘,又很安静的样子。
她是姐夫那边的亲戚,和姐相处的很好,所以大多时候我去姐家都能遇见她。每次去,她整个人都是陷在客厅的沙发里,可是她的手里并没有刷着手机,大多时候就是坐着,有的时候她就窝在沙发里睡觉,我想她只是闭着眼睛而已。
起初我们见了,她都会微笑着起身,很礼貌的叫我一声姐,然后就出门去她的外婆家了。
我被她的温暖、甜淡而吸引,那是从她内心深处由外而发的一种特质,这让我不由得多看她几眼,心里默赞,这是一个文雅又不失礼貌的姑娘!
渐渐的熟悉起来后,每次我去了,她向我打完招呼,也不离开了。起初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后来也会一起的聊天。她不住在这个塬上,只是来外婆家里时会在姐家里待着,晚上和姐睡在一起,我去了,她便回外婆家里睡。于是,每次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外侵者,因为我来了,她就走了。
八月底,我去帮姐摘苹果,她也在,还是坐在沙发里。我们没有独处过,每次姐离开去做点什么,她都跟在姐的身后。我端起桌子上的水杯,刚放到嘴边,外甥女拿着手机跑过来,对我说姨你看,这是我姑姑画的画!
我看着手机相册里手法细腻,线条流畅的字画连连称赞好看!外甥女很自豪的说,这是我的姑姑画的。
孩子们的心里仿佛都藏着一个明镜,他们不似大人的糊涂,抑或是装糊涂,他们有一说一,既天真又真实。外甥女和这个姑姑很要好,首先是姑姑心里有孩子,孩子自然记得那些好。以前听姐说起过,她给外甥女买小手表之类的礼物。最近看了姐的朋友圈,晒的猫耳朵和寿司。原来是外甥女想吃寿司了,这姑娘在家里特意的做好送过来。相比于到嘴的食物,这种真情实意更让人动容。
我拿着手机走到厨房,对她说,你画的很好呀!字写的也很好,继续写下去。姑娘听完,两只眼睛突放光彩,好像遇到知音般的欣喜。我进屋,她尾随进来。就着她的字画我们聊了一番,姑娘说话时,眼睛里很灿烂,像是放着烟花一样!她目不转睛的,好像从来没有人和她聊到过这些,或者是那种说到心坎里的某种潜藏的情愫。
以前姐说过她要加我的微信,说是喜欢看我写的文字。我很惭愧,我在鼓励她继续的写下去,画下去,但我在写作的这条路上从来都是走走停停,有一搭没一搭的,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定。那天我主动的加了她的微信,她特别的开心,逢机都要和我说会话。
每次我们说话的时候,她都特别的认真,表情充满了信赖。她让我想起我七岁的儿子,每次我以大人的口吻命令他,或者对他提出的问题烦不胜烦,为了应付就会编造出一些小故事来,甚至有的时候我只回答“嗯,嗯”的声音。儿子很不满意,他会说,妈妈你不要骗我噢!你不要老是嗯嗯的嘛!
她的身上有孩子的那种真实,甚至会为了这种真实而去较真!她甚至对铜川的街道不甚了解,先生笑说,你姐本来就很迷糊,回来三年才大致有了概念,你比她还迷糊。
我们之间年龄相差个七八岁,她的身上没有年轻人的那些浮躁和傲慢。她见了谁都是很礼貌很温和的样子。姐的婆婆有时候会喊她去做点什么,她应一声就去了。不聊天的时候她就安静的坐在那里,这种“静”像是岁月的一种沉淀,宁静致远。
摘完苹果回到家里歇息的时候,她说,姐我送你一本书吧!我的一个老师写的。我说好啊!谢谢你。
拒绝别人的真诚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们由此说到了读书。让我惊讶的是她不看小说之类的读物,她读孔子,曾国藩之类的国学书籍。能看进去吗?我问她。她笑着说还行!这让我对她的好感又增进了几分,谁也不会讨厌一个喜爱读书的姑娘吧!我觉得我们突然变得亲近起来!
我回家后没几天,她给我发微信,说是她来街市买笔墨,并且给我带了书。我正在洗头,看了她的微信很惊讶,本来都要忘记,她却如此当真。她拿了两本书,一本送我的,一本是借给我看的。起初答应她一起去买笔墨,后来也因为有些事情而耽搁了。说起她写毛笔字,家人的初级愿望是让她“静心”,但我希望她能坚持下去,不止是陶冶情操,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安放。
人与人的相处无非就舒心二字,感受不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唯有心灵相通,或惺惺相惜,或坦诚相待,大家岁月静好,默契前行。每一个静默如花的女子,本身就是一道脱俗的风景,亦是一副优美的诗情画卷。像她这样美好静默的女子,值得人生温柔以待。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没有,我们也无须气馁,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坚持下来,你的面前自然会有一扇窗,会有温暖明亮的阳光从那里普照进来!
姑娘写毛笔字尚是一个新手,但是不可否认比常人写的要好。有些人总是在观望风景,他们会说,做这些有什么用呢?能当钱花吗?
每一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你不理解,我也不想解释。在光芒万丈之前,我们都要欣然接受眼下的难堪和不易,接受一个人的孤独和偶尔的无助。作家刘同曾说: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文字的高度,能让你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我欣赏姑娘独自一人时的那一份安静,由内而外,世界可以与我有关,世界也可以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