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以下几点:
- 新颖的课题
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生物学意义。很大程度上讲,这是决定科研水平高低的关键。 - 科研工作者的自身努力
优秀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个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反复的捶打和磨练,才能铸就不凡的成果。 - 优秀的平台和科研经费支持
站得高看得远。科研依赖技术平台的支撑和充足经费的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工作都因为平台限制或经费不足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自然而然降低了相应的水准。 - 团队的协作、交流与支持
孤军奋战显然走不长远,缺乏有效的共同交流也使得视野缩小,在一个氛围浓厚的团队,大家集中精力攻克难关。更为重要的是团队的leader,能够无条件的鼓励、支持,才能放开外围约束,大胆前行,开创新的天地。 - 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工作规划
科研产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工作规划,才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的稳步推进。
反观自己现在的团队,真是成功地避开了上述的要害:
课题: 博士课题自己想,老板成了甩手掌柜,一句“都是博士,应该清楚自己干什么”就不了了之。硕士直接甩给博士带,学习一年技术,然后就是“都在实验室一年了,应该都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如果还不清楚,只能说你这一年时候就是混的”。
科研小组:一个十几号人的团队,做的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到了肠道微生物、非编码RNA、基因编辑、纳米材料、食物饵剂、分类学、天敌昆虫繁育等,涉及农业害虫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研究到田间应用,无所不及。一个博士一个近乎彼此绝缘的课题,课题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有的只是互相的倾诉。
平台:到目前,一个博士一个课题,好不容易深入探索出来的道路,也都随着毕业而荒废,没有有效的延续。其他研究平台,也都是自学自用,一个简单的实验你都要花费数倍的精力来摸索探究,至于其他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那就更能想象。不要说平台就是那些大型设备、高端仪器,缪也!
实验指导:以我的课题来说,完全零指导,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瞎指挥,有时候,还不得不专门抽出精力来印证他那不着实际的想法,这往往是徒劳。每次的汇报都像是科普,写个论文,他就是最大的review。实验室私下都说,让他关注的课题都是不幸的,足以证明他的指导意义。形象的比喻就是脱离前线的指挥官,不了解具体情况和自身状况,胡乱指挥,能侥幸从战场中存活下来,都是幸事。当然,这是全世界教授们的通病。
在这个团队,还有一个比较令人郁闷的就是,你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就比如一步步探索出来的技术,他先是嗤之以鼻,然后回头又觉得大有用武之地而找你索要。最后到了成果产出时候,作为课题支撑的技术创建者,却不在作者之列,致谢也没。你辛辛苦苦做出的原创专利,在他看来是无用且申请费用昂贵拒之门外。更不用说,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大有用于当前研究的小的探索和改进了。那就更不用说,购买试剂要几个人签字,定期核实账单,限制你早8晚5,但是他不会,也不管你因为实验奋战到11点。
我对团队人员的努力奋斗,从来不会质疑。因为他们和我一样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在迷茫之中踽踽独行,最后寻得曙光。他们敢拼敢干,勤耕不辍,不仅扛起了课题总设计师的重担,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夜以继日的勤劳付出,在遇到瓶颈时独自在学术的海洋里探寻,在日常的seminar中还要充当科普者的神圣职责,最后在论文撰写和发表中,还要接受re-review的defense。无数个日日夜夜,我都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走出瓶颈,托得到毕业那一天,现在这个愿景离我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