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风口一个过去接着一个,去年前年的风口是本地生活服务类,如家政、洗衣、洗车、美甲、推拿等,今年则变成了直播和VR。虽然本地生活的热度已经过去,但是其中有一些问题仍值得继续探讨,比如说轻模式与重模式的选择。
好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网络上对商业模式也有一些衡量标准:
1.成本--运转成本低。
2.可复制性---可复制性强,复制成本低。
3.效率--整个模式运转高效。
4.竞争力---整体模式对产业链具有控制力,对外有竞争优势。
在O2O领域发展之初,互联网更加偏向于轻模式,但是电商实体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看到了轻模式弊端,他们更希望自己把控所有的服务环节。由此产生了轻模式和重模式之争,而轻模式与重模式的选择问题也困扰了许多后来的创业者。
在讨论如何在轻模式和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之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轻模式和重模式的优劣势。
重模式:自营模式
重模式的优势体现在:
1.控制力强
重模式相较于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企业对于多个服务环节的控制,所以能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直接解决服务体验和效率的问题。比如说自建物流,相比外包物流,企业在配送员挑选、配送时间等多方面可以进行严格的控制。
2.行业壁垒
重模式一旦正常运转,透过后端的投入及运转将优势传达到前端,要击破是非常难的。同样以物流举例,重模式企业承诺下单后20分钟送达,而这是采取轻模式的企业所无法做到的。
重模式的劣势也很明显,体现在成本上,包括运转成本、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介入的环节越多,意味着运营成本越高,人力投入,资金损耗巨大。虽然控制力强和行业壁垒的优势显得很美好,但是很多企业在形成行业壁垒前就因为资金获取能力不足而被淘汰了。
重模式的另一弊端体现在扩张速度慢上。后端没有部署完成之前,重模式无法凭借后端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轻模式:平台模式
重模式的劣势则是轻模式的优势。轻模式的运营成本低,因为省去了仓储,物流环节,所以启动成本低。这在本地生活领域表现为撮合型平台的形式。对接用户和商家的需求,平台在中间扮演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平台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比如抢购,限量,套餐,积分之类的,可以快速渗透市场。
但是因为轻模式启动速度快,所以会有很多竞争对手。由于轻模式很难把控服务质量,最后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全维系在线上运营及营销活动,最后导致最不愿意看到的环节——价格战。
从上述对于两种模式的分析来看,轻模式和重模式各有优劣,孰优孰劣很难下定论。
轻模式重模式孰优孰劣难下定论,由于不同行业情况不同,重点是选择合适的模式。在选择轻模式还是重模式时,除了考虑在优劣势对比时提到的服务质量、扩张速度、资金和行业壁垒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1.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的难度是选择轻重模式时首先要考虑的。以家政行业为例,现有家政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家政人员和客户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重模式想自行获取资源无疑需要巨大的资金消耗。对于巨大的传统家政公司存量,不是用自营的重模式去挤压生存空间,最好的方案而是合作,轻模式不改变服务状态即可快速接收大量资源更为合适。当然这并不是说重模式在家政服务行业行不通,这也是由平台所掌握的资源决定的,例如由传统家政公司转型而来的互联网企业。
2.平台价值
撮合型平台的性质接近于中介,而中介都有个问题,就是容易被跳过。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平台的价值在哪儿,否则供给方和需求方会拼命的跳过你。
比如打车行业,其特点是供求双方关系不稳定,每一次打车遇到的司机都是不同的,即使我有很熟的司机,下次我要坐车,打他电话也未必能马上来接,所以要依赖平台。有及时性的平台是非常难被跳过的。又比如淘宝,其特点是需求方具有需求多样性,用户对商品的需求是多样的,即使淘宝有部分商家出逃,用户也不会因为个别需求而跳单。如果无法找到平台的价值,轻模式势必需要加重,这样才能避免跳单问题的产生。
3.用户边际效应
像airbnb、Uber等都是新业态,用户之前从未体验过,所以它们的边际效应非常大,而且纵向和横向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要一点点,用户就可以很满足。如果这些企业不断优化用户体验,那用户会更满意。但是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企业进入,必须提供超过传统公司的服务,这样用户才能认可,才有存在的价值。这时,不能满足于平台模式简单的资源整合,选择重模式更为适合。
接下来谈谈我对本地生活轻模式和重模式选择问题的看法。我曾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将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看作古惑仔的写照: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用肉体拼命厮杀,一争高下,这肉体就是钱。拼杀不下去了,大佬站出来,把两个甚至是几个帮派合并成一个。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肉搏会转变为更高阶的商业竞争:模式的竞争、生态的竞争。我觉得这个比喻在本地生活领域同样非常的适用。本地生活领域通过烧钱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消费升级的时代,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轻模式虽然也开始强调服务质量的把控,但仍摆脱不了撮合交易的本质,这种模式在3年前绝对是可疑的,但是现在已过时。我觉得在本地生活的大部分子领域中重模式更为适合,尤其是到家类生活服务领域。
对于一些初创企业,如果想采用重模式进入市场,但苦于缺乏资源和资金,可以采取轻切入的方法。我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选品切入——选择单品和标品
选择单品和标品切入是降低平台运营成本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单品和标品的机会在于:
1.做单品模式更轻,扩张速度更快,意味着可以收集更多的用户需求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实现正向循环。做单品的意思是以目标用户群为目标切入,而不是行业角度切入,满足用户所有需求。
2.标品更容易把控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实体商品的配送服务发展良好,而美甲、美发等上门服务被人诟病。
以餐饮行业采购领域为例,“链农”通过全品类采购配送的模式,来让商家可以一次性采买所需品类,而“蔬东坡”则是另外一种路径——通过满足餐厅单品采购需求的方式,来实现单点快速突破。相较于蔬菜,酱油、大米、筷子和调味料等类标品更容易把控。
产业链切入——互联网金融
金融模式的盈利率和轻量级是其他商业模式无法比拟的。同样是一个目标用户群,需求有多个,初创团队不可能全部解决问题。所以选择哪个切入点很重要,在我看来,对于一些产业链较长,存在资金需求或是压账问题的行业都可以以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切入。从需求角度讲,切入点从重到轻依次为:非标品,标品,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