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变得有趣,孩子才会喜欢跟你一起玩,你们的关系也才会变得更亲密。
育儿专家李岩老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孩子很磨蹭,每次出门前都要催半天……
最开始李岩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么大人了,怎么就这么磨蹭!能不能快点?”当威胁也没有用时,他就会板起脸怒吼。
后来他才发现,唠叨、恐吓和训斥,除了破坏亲子关系,完全无法解决问题。
他只好设计了一个对付“出门磨蹭”的小游戏。
他的孩子喜欢看《007》。
于是李岩老师每天催促孩子时,就会模仿反派说:“邦德先生,这次你死定了,哈哈哈。”
然后模仿机器人的声音说:“自动爆炸系统已启动,大厦将在60秒后爆炸,60、59...”
当他开始倒计时,孩子就进入了状态:快速地穿上外套鞋子,背上书包,赶在60秒内跑出去……
他这才发现,跟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不是说教,而是游戏!
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们成为真正的玩伴。可是,太多的爸爸妈妈,并不懂得孩子能听得进什么。
因为我们用的不是孩子的语言。
孩子的语言是什么?
游戏!
A
当孩子不想走路时
大人们往往会这样教育:
“我手上东西多,抱不动你,你自己走。”
如果用游戏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
放下手里的东西对他说:“我早就想抱宝贝了,一直没抱成,现在终于能抱了。”抱住他的时候,假装突然想起:手上的东西忘了 。——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孩子一定会知道怎么做。
B
孩子不愿意刷牙时
大人们往往会这样教育:
“快快刷牙,要从小爱卫生。”
如果用游戏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
妈妈告诉孩子给他“买”来一个刷牙机器人,爸爸像机器人一样站在旁边说:“你好,我是刷牙机器人。”妈妈告诉孩子:只要拉一下机器人的耳朵,它就开始给你刷牙;只要按一下它的鼻子,它就会停止刷牙。
这个刷牙机器人非常听话,孩子玩得津津有味,刷完了还不肯停呢。
C
孩子不起床时
大人们往往会这样教育:
“该起床啦,不然要迟到啦。”
如果用游戏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
“宝宝很困呢,现在睁不开眼是吧?那我们就从脚丫的十个兄弟开始,叫它们起床吧。然后你揪着对应的脚趾,口里念着“快醒醒,起床了。”
进行完这样的起床游戏,孩子也就清醒了。
这些小游戏都非常的有意思,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所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