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髻山,是珠海平沙最高的一座山。之所以叫孖髻山,据说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恩爱的夫妻居住在海边,丈夫出海捕鱼,妻子持家种地。一天,大海发怒,掀起狂澜,一时间,乌云翻滚,惊涛拍岸,青年渔夫与他的小渔船不见返航。家中的妻子悲切恸哭,奔向山崖守望,期盼丈夫的归来。但是,有时候大海就像一个呑噬生命的无情魔头,青年渔夫与他的渔船再也没有回来。妻子不相信亲人会葬身大海,她希望自己的守望能感动天地,等到丈夫的归来。这一等就是一生!最后,那痴情的妻子与大山化为一体,留下了两个头顶的发髻在山顶,供丈夫回来辩认。
自幼在山里长大的我,对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记得第一来到平沙时,看到平沙山庄背后的高山,就迫不及待地问过当地人叫什么山,结果是“孖髻山”。说实话,当天写日记不会写“髻”字,用拼音“ji”代替。但一听山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有传说,有故事。
安顿好家和工作后,我曾经在某一日的上班时间(半上午)偷偷的溜了出去,一个人沿着单位背后的崎岖小路,爬到半山,去初步欣赏和探究一下孖髻山。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孖髻山和六百公里外的老家的山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在海边的缘故,山上石头多,都是坚硬的岩石;山上的树木虽然多,但都是灌木,没有大树,很多可能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小灌木。
那天上午在半山上,令我十分欣喜的是,孖髻山上居然也有“当年子”树(本地人叫山棯子树),这种小时候放牛时摘过最多的野生山果,端午节前后开花,中秋节前后成熟。成熟的果子呈深黑色,从树上摘下后,捏住果子盖头,在衣服上稍微擦一擦,直接可以放进嘴里一咬,然后吐出果芯,满嘴都是乌黑乌黑的香甜的果汁和果仔。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因为呑多了果汁和果仔,加上肚子饿没有油水,第二天上厕所完不成“工作”而难受。
为了到山顶去验证孖髻,我曾经邀约罗文和老赵几家人,从孖髻山矿泉水厂旁边进山,沿着近乎原始的山路,历经两个小时爬到山顶。那个时候,女儿才三岁多,基本上是我抱上去的。山顶上,可以放目远晀珠江水系第七个出海口——鸡啼门和平山的另一座高山——连湾山;当年山脚下的十几万亩浩瀚壮观的甘蔗林,更是一览无余。但是,传说中的孖髻却遍寻不见。山的北面有著名的先峰岭水库,绿色苍茫中的水库碧绿一片。在山顶山,我给女儿和其他几个小朋友讲了“孖髻”的传说,结果,当天晚上开始,女儿每天晚上都要听孖髻山的故事。结果,我从孖髻上的小鸟和老鼠开始,连续编了几个月的孖髻山故事。
前面提到,孖髻山有品质非常优良的矿泉水,到平沙没有多久,矿泉水厂就投产了,还送了我一台矿泉水机,还是冷热两用的。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家就喝孖髻山矿泉水,一直喝了N多年。矿泉水厂的后山坡,有成片的山棯子树,四五月份开花时,我就留意了,就决定八九月成熟时来采摘。根据树型和叶片的光泽程度,我判断这一片山棯树上的果子肯定十分饱满和香甜。
记得是一个周五的早上,为了给太太和女儿一个惊喜,我没有告诉她们我去摘果子了。结果,在那片挂满成熟山棯树林中,我专门挑熟透了的漂亮山棯采摘,不一会儿,就摘了小半袋子山棯果子。正所谓乐极生悲,我为了采摘一棵稍微高一点的山棯树上的果子,在拉扯树枝时,扯动了一根藤蔓,而这根藤蔓直接扯动了树上蜂窝,就是这一扯,让我吃尽苦头。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一团灰影罩遍了我的全身,头上,脸上,手上以及膝盖上几乎同时剧痛,连滚带爬几十米到山坡底下,仍然有四、五只小黄蜂嗡嗡嗡跟随,继续抱头鼠窜至矿泉水厂旁边,才彻底脱离黄蜂。这时候,我才发现,脚上的运动鞋不见了一只,左手提着的半袋山棯果子也散落不知何处,只剩下一个破袋子。
袭击我的是我们老家也有的小黄蜂。这种小种黄蜂身上的蜂毒不多,但蜂毒密集,集中在蜂针,一旦遭遇袭击对象,瞬间就把全部蜂毒射出,一点不留。据说一旦蜂毒射尽,便不再存活。小时候在老家山坡上也被一两只散兵游勇的这种小黄蜂刺过,先痛后痒,奇痒无比。但那天,在孖髻山那片山坡上,应该有二、三十只小黄蜂袭击了我。落荒而逃的我,连运动鞋都不敢回去找,更不要说摘山棯果了,只好狼狈不堪地回到家里,连续几天忍受蜂毒的遗患。
后来的很多年,山棯肯定继续摘,但再也没有被黄蜂袭击过,倒是与掏蜂窝的高手许生合作,掏了无数个蜂窝,吃了数不尽的蜂蛹。当然,那么大的孖髻山,山货不少,其中抓的比较多的还有各种野生蛇,送到餐厅煲一种叫“龙虎风”的靓汤。
现在的孖髻山,已经修建了1800级上山的台阶,经过林分改造,整条上山的路都有树荫,成为当地百姓和各地驴友喜欢的登高望远、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昨天在办公室值班,曾尝试打“7752680”,一个老友的座机。当时想,如果电话有人接,今天就去平沙爬孖髻山。结果,电话没有人接,今天只好在家里看NBA总决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