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公开课
在我入职前,学校鲜有教研公开课,可从我就职开始,各种教研活动接踵而来。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实打实地考验,像我这样一个腼腆的人只能硬着头皮上。
“上课!”
“起立!”
“同学们早上好!”
“老师好!”
这种由老师先切入问好的方式,源于我的初中班主任孙老师。他打破了一直由学生先问好的惯例,因为比较特殊,令我很欣赏,所以被沿用下来。
我提前准备了自制的课件,亲手画的珍珠鸟和能打开门的鸟笼,都是我模仿书上画的。这些作品让我一个在绘画方面堪忧的小学生,天赋异禀。
因为我的绘画从来都不是很好,小学基本全靠临摹。就是找一张薄薄的透明的白纸,浮在画面上,往下描摹。
小时候的临摹纸透明度极低,经常一边拓,一边扒拉起来瞧瞧是不是很正。因为是我一个小孩子自行完成的,所以做出来的画歪歪扭扭,画面也不太干净整洁。老师的评价自然很低。
但是,有的短处终会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变成特长,前提是只要你足够得用心。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谁来说说珍珠鸟的外貌特征?”我提问。
孩子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珍珠鸟长着一张可爱的鲜红小嘴。”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银灰色的眼睑。”
……
小孩子们虽然预习了,除极个别同学死记硬背下来,我能从他们的眼里看到光,是只属于孩子们的求知欲,以及认识世界的期待感。因为期待,所以靠近。
“文中的我,是怎么与珍珠鸟相处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找到并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学习。”
自主学习,延伸到小组学习,人与人的相处,人与鸟的相处,鸟与人的相处,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对珍珠鸟的真诚、细腻的爱,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组队回答,压力满满,但竞争激烈,每一组生怕落后,这或许就是孩子们最早的竞争天性。
“学完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悟?”
“爱护小动物。”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诚然,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我拆掉鸟笼门,珍珠鸟可以自由出入的那一刻,大家响起了掌声,包括听课的老师。我偷偷地瞄了一眼,他们脸上是赞许的笑容。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我的第一节公开课,完美收官,虽然没有讲得绘声绘色,但创意新鲜,受到校长和老师们的高度好评,我非常激动与感动,原来自己是被认可的。
来年春天,课改全面展开,全乡来听课的老师有二三十位,比我的孩子们还要多。
我选择的是《狐狸和乌鸦》这篇耳熟能详的课文。我同样手绘了狐狸、乌鸦、大树和一块肉的彩卡课件。
一大早的天气有点阴,灰蒙蒙的,教室里的灯全部打开,灯火通明。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加之自己又是新手小白,真得很紧张。
可是一讲开课,全身心投入,身临其境,什么害怕紧张全都忘记了。这就是人的心流一旦开拔便会不断涌入至高境界的缘故。
因为课文浅显易懂,课件直观形象,提前完成课时,还没下课就讲完了。剩下的五六分钟完成课后习题。当下课铃响起时,老师们径直离开了,还没等孩子们说完“老师再见”。
这次的教研活动旨在学习交流,老师们教研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知识点是否讲解到位。
我至今仍心存疑虑,课后习题是否画蛇添足。虽然也和老师们探讨过,但是大家各抒己见,这几分钟可以自由发挥,当时可能消除了执拗,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执着。
课改连续几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准备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参加评级考试。
自己备课试课,感觉总是缺少一些什么东西。这些天刷到《来自特级教师的压迫感》的小视频,才发现少的是趣味性。
小学高段的孩子们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玩性尚高,加之羞涩感和紧张感日渐浓郁。
一节课平静地结束,自我感觉一般,大领导的认可度不是很高,顿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小丑,心里拔凉拔凉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领导拿我的课与教研组长的课做对比,人家可是有着10多年教龄的优秀学科青年带头人。在她面前,我就是一名小学生。
负责教研的吕老师,他给予我实质性的评价,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建议和方法,我的心情才稍稍好转。吕老师带给我春天般得温暖和强大的力量,让我越挫越勇,再战校场。
文/舒悦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