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辩题:创业公司,该创新还是该模仿。
先说一个残酷的现实,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93%的创业公司在成立3年后都会死掉,只有7%能存活。
说明什么,无论是模仿型还是创新型创业公司,到最后都是要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活下来。活下来靠的是什么,你跟别人不一样,无论是雄厚的资本还是强大的产品,服务或是优秀的团队。
回顾社会发展历程其实创新和模仿并不对立。
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创业者,模仿未必不是一个好方法。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都是从模仿开始。许多现在的巨头,如苹果,百度,麦当劳,腾讯等都是模仿起家。大家熟悉的Facebook 社交网络不是扎克伯格发明的,Friendster 成立于2002年.Myspace 和LinkedIn 成立于2003年,而Facebook 成立于2004年。
微博也是模仿Facebook,百度模仿谷歌,百度百科模仿维基百科,淘宝模仿ebay 滴滴模仿优步...但是你能说这些公司现在做的不成功吗?
他们无一例外都善于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推出更优秀的产品或者服务.
RC公司1958年率先推出Diet rite可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却后来居上。
腾讯模仿创新最为成功的产品无疑是QQ。QQ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模仿国外聊天软件ICQ,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与需求,实现通信的便捷。以此为出发点,马化腾将自己定位成一名挑剔的用户,针对相关产品的“缺陷”下功夫,比如,ICQ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QQ则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直接寻找好友。QQ虽然是模仿品,但像离线消息、QQ群、魔法表情、移动QQ、炫铃等确实都是腾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行为。
日本松下公司也是一个成功的模仿型创新企业。家用磁带录像机(VCR)由索尼公司于1975年率先推向市场的,当松下公司意识到录像机巨大的市场潜力后,马上研究索尼录像机的结构造型,功能原理工艺材料及其他技术参数进行全面剖析,并从中找出音量小和放映时间短的缺点,然后对比产品进行模仿和进一步开发。销量很快占据日本录像机总销量的2/3。
国内为什么山寨手机很多人买,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它也做了许多创新,例如针对老人的手机,会把字体加大,把声音加大,针对特殊人群的手机.会防水防震超长待机等等,其实都是针对需求进行的一个创新。
王石说,18世纪时,中国茶杯是当时欧洲市场最畅销的茶具,也行销韩国日本,但很快日本就不再进口而是一次复制,紧接着欧洲也不再进口中国茶杯了,取而代之以制茶杯。因为日本人发现,高鼻梁的欧洲人用中国茶杯会碰到鼻子,于是扩大了杯口,这也是模仿性创新。
相关数字也表明,基本创新成功率是26%,而模仿创新成功率是90%,这就是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的红利毕竟有限,往下走必要靠创新。
模仿也好,创新也好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能完全割裂。我们民族重视几千年名族文化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模仿。
人类的本质是复制和模仿,所以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才能带来开拓性的创新。多数人复制和模仿,创造出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极少数人靠着独立思考创新,引领时代进步。创新要在合适的时机,至于什么是合适的时机,有多大的能耐做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