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孩子跟前乱说话会怎样
如果让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去教幼儿园的孩子,一定会把孩子教坏,但是如果让他去教大学生,有可能教不坏。
因为小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们不懂筛选信息,只能被动的全盘接纳。而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不太容易收到他人的影响和左右。
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不说贬低孩子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或者导致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沼。避免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在众人面前要孩子表现出父母想要孩子表现的样子,要孩子说父母想要孩子说的话。
反而可以利用父母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比如吃糖对孩子不好,想要孩子戒掉甜食。可以在别人面前说孩子不喜欢吃糖,会起到暗示作用,几次过后,孩子会以为自己真的不喜欢吃糖。
数落孩子的不是,在孩子跟前乱说话,只会让孩子变成你嘴里说的那种人,对孩子起到的知识反作用。
8.想超越,先落后
学龄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因为孩子越小,培养好习惯越容易,而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惯,改起来就会很吃力。
郑渊洁对女儿的教育秘诀是“想超越,先落后”。
在小学前,没有给孩子安排任何课外补习班,孩子上一年级时,站在零起点上,才会对一无所有的新知识产生好奇心,进而想要不断的努力发现和学习。
对于孩子而言,当第一名颇具吸引力,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品尝过了当第一名的滋味,孩子可能就会觉得当第一名也美什么稀奇的,就好像对第一名产生了免疫力。
欲速则不达。
9.先学爸妈,后成学霸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一点都没错,甚至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父母,都是有责任心的父母。
但是我们大多数父母的方向可能是错的,我们执着于改变和塑造孩子,一味的去教孩子去做什么,不做什么,却没有想着身体力行,凡事自己先演示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跟在我们后面学习。
身心灵导师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孩子身上的缺点,其实恰恰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所在,孩子身上的优点,最初也是从父母身上习得。
所以,家庭教育中,首先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做感兴趣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孩子会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向我们学习,成为他自己,不论是否优秀,都是足够好、足够满意的自己。
10.只要爱上阅读,走遍天下都不怕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如果孩子只和同龄人玩耍,就会很容易学到小伙伴经常说的词语,这很正常,但是孩子缺乏分辩好坏的能力,这导致同龄人之间可能会相互传染不良习惯。
相关研究指出,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意让他减少与同龄人之间玩耍的次数,将有效降低校园暴力发生的概率。
那么如何让孩子多和其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触呢?阅读。
与书中的不同角色打交道,学习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观点,就能实现让孩子不仅限于和同龄人玩乐。
虽然孩子在学龄前不识字,无法自主阅读。但是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孩子开发潜能。
比如在孩子一岁半至二岁半时,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在此期间,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发展的更好。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
第一方面:原文朗读给孩子听;
第二方面:在阅读中加入动作及角色表演;
第三方面:陪伴孩子持续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