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关于信念 意志是生命的蓝图,前进是唯一的退路
理想是一个值得你用一生追求的东西,而目标是你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想要达到的某种人生状态。
理想是你的主人,而目标是你的仆人。
为何国家一穷二白时,仍旧能涌现出那么多舍生忘死的人名英雄?只因为他们心中存有理想。
三国的历史国民度相较于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等冷门历史,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英雄主义。
实际上,像关羽、诸葛亮这样的忠臣,历史并不少见,但几经沉浮被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三国等好汉。
想起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创始人,刘备既有着教徒般矢志不移的虔诚和执着,又有着亡命徒般彪悍刚毅的果决和热血,他和他的追随者在多次走投无路、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仍旧保持着旺盛激昂的进取意志,始终不屈不挠。
从诸葛亮被寄予厚望托孤重臣,到临行前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再到成都投降后姜维的“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三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之中十分混乱的一段历史,这次混乱的来源是东汉的精疲力竭,任何朝代都有盛有衰,传承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在经历了西都长安到东都洛阳的变故后也走入了衰败的局面,末年频发的饥荒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东汉朝廷在宦官的掌控之下岌岌可危,面对地方的武装暴动,朝廷无能为力,各路诸侯以平叛之名纷纷起兵攻城略地,占据州郡,最终导致了群雄逐鹿的局面,后续随着各大枭雄的兴衰起落,逐渐演变成魏蜀吴三国对峙的局面。
其中刘备所建立的蜀国是最弱的一个,前期地盘占领和基业建立依靠大量人才,只可惜人才凋零太快,刘备亡故白帝城,蜀汉基业交给了太子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带着蜀汉走向了末路。
三国每每读到这里,都不由得让人唏嘘感叹,作为一个臣子(姜维),又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他都能坚守到最后一刻,为国家殚精竭虑,而作为皇帝的刘禅却自暴自弃地早早投降了。若是换作他人,姜维早就带领手下的几万人开城投降还不失为曹魏的一个归命将军,但他却心怀社稷,甘愿为蜀汉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会发现蜀汉从草创到最终覆灭,蜀汉内部始终能够做到君臣互信、上下一心。
所以说蜀汉是极富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权,在历史的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中独自盛开。
理想之所以美得让人无法亵渎,就是因为它超越死亡所带来的惶恐不安。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人生起起伏伏。
理想从不属于青春,它本身就是青春的丧钟,丧钟一旦为你而鸣,你就要开演最后一幕戏了。
文案来源:《强者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