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渴望高考,最后却与之擦肩而过。
人人皆说高考狰狞可怖,为争大学一席之位,千万学子寒窗苦读十二年,仅试二日便决高低,未来四年甚至更长远的人生去向就此定下。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不公且儿戏的博弈。但高二那年的我,却无比希望自己能和朋友一起,踏进高考试场,几个月后带着录取通知书跨入内地大学的大门。我并非对艰险的考试无所畏惧,只是,与离乡别井相比,彼时的我宁可接受高考的挑战,毕竟这是我一直认定的路——我准备已久,岂能在即将吹响号角之时就此将我逐出?要我带着异乡人的身份,迎接他人非议,一切重头再来?
摆在高二的我面前的另一个方案,是退学离校,到香港重读高二,参加香港的文凭试,一切顺利的话,便可跻身当地的大学。高考于我,意义不止于决定大学去向,更重要的是,我能否免去离乡之苦,若我参加高考,我便不用移居到陌生的城市去。况且我从来不是乐观之人,对未来的看法远不如父母所想的积极。他们总把最好的情况挂在嘴边,并以此为理所当然,以名牌大学为饵试图令我屈服。但我忧心忡忡,若是事情不如预期所想,最后连大学的门槛都摸不到又当如何?向来只求安稳的我自然不愿放弃内地大学,转而去承受失去大学资格的风险。于是,尚且有反抗精神的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抵抗。
那时的我,不知道或者不愿承认,在我户口迁出那时,便以注定我与高考失之交臂,离开已是定局,拖延时间只是逃避现实的表现。而我看似顽强实则无力的反抗,根本如溺水之人的抵死挣扎一般徒劳,父母的决定从来不容我置喙,无论我接受与否,事实已定。他们不厌其烦的说服,只是希望令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于是,我在高二那年告别了朋友,离开了母校。接受以高考为目标的训练已久的我,最终还是临阵脱逃,不无悲伤地走上一条旁人艳羡的路。
此后我看高考,便完全以局外人的目光看待了。言谈之间提起高考,常与“加油”、“顺利”、“成功”等数词搭配,这是对临考的朋友仅能作的鼓励,感同身受已是不可,唯以祝福表吾意。再一次与高考近距离接触,已是二零一四年的六月八日,即当年高考结束的日子。六月七日,高考开考,当日我身在广东,为我故去的奶奶守丧。六月五日下午,我在香港得知噩耗,便与父母会合,一同返回乡下,仓促间忘带手机,所以在五日到八日此数日间,我一直在无网络的环境下度过。六月八日,奶奶的丧事办妥,当日傍晚我与家人返回香港。在车站候车之时,抱着背囊的我看到曾经的同学带着行李出现在车站,才猛然想起,高考已经结束。一时间百感交陈,若一切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行,我本应如其他同学一般,在下午如释重负地踏出高考考场,向中学生涯告别,但如此我便无法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冥冥之中,似乎一切早已命定,只有失去高考的机会,才可如愿送别奶奶。我没有与同学相认,她未来四年的路已经铺就,但我却不然,下周在香港的考试仍需严阵以待,属于我的高考在明年等待着背水一战。
二零一五年,我这个内地高考的产物终于迈进了本地大学的门槛。时隔数年,事过境迁后再回首,尽管我经历的不是那场残酷的高考,但当时延绵良久的焦虑与痛苦恐怕与彼无异。我曾问自己,若早知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当初会不会顺从地放弃高考?答案是不会。那时的想法是无人能撼动的,即使知道结果,我亦不会动摇分毫,因为我相信,高考带给我的,不会亚于现在的一切。但我早已不再执着,世上不遂人愿之事太多,生活确是身不由己。吾生若转蓬,任飘荡随风。而我所能做的,便是在不如人意之中尽力创造一点合意。
考试固然决定了未来数年的环境,然而环境不主宰一切,将来如何,还看各人造化。有人迎难而上,处逆地而生;亦有人得过且过,被安逸所耽。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环,昔日多少挣扎嗟叹已成云烟,又何须为逝去之事再多蹉跎?须知前路仍是暝暝,辉煌也好,遗憾也罢,旧日包袱,还请放下。往事不能改变,未来有待书写。
我终与高考无缘,被迫投身另一场高考。而此二高考,皆为历史,记录了往日走过的路,造就了现在的我,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