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我娃聊天,她讲铁凝的《哦,香雪》很好,写得特别好。我想都没想,直接脱口而出:“她好啥啊,写的啥也没有。”就见娃一个嫌弃的眼神飞来,我惊觉,啊?我在说什么?我想做什么?难道这就是真实的我?一连串问号就差写我脑门子上了。我连忙说,我看了一点电影,原文不记得了,感觉没写啥,我今晚看看。
接着往下聊,又说到哪个作品,我又是一副觉得不咋的的样子,又又收到了嫌弃的眼神。好,接着往下聊。又说到不知啥,我发现我竟一点也不知道。聊到我的文,阅读量快一千了,我刚想显摆一下。娃回屋拿来了平板,看她的阅读量,好几篇3万以上,少的也是接近1万。最后得出结论,除了英语我还能比她好点,其他竟全面沦陷。
我赶紧找个台阶下,说,我真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你的问题是,想的太多,读书太少”。娃说,是的,你学学我的课本吧,还有笔记那种。
意识到这一点,我没有吭声。仰头看看天花板,感受了一下自己的感觉,心里有些失落,更多是欣慰。要是搞半天,娃还不如我,我可是教育得好呢。娃说,你已经很好了,愿意承认这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不承认呢。
我就去找了全篇读了一下,嗯,确实不一样。现在还记得那种清新甜美的感觉。顺便看到微信读书上,留言点赞99+,仔细一看,还是我21、22年读的心理学方面书籍,留下的印痕。
秋水说,你好好读书吧。我不想读。娃说,你多读书吧。我不想读。
好吧,虽然知道了答案,可是我就是不想读了。姑且先这样吧。
问题来了,我是要读纸质书呢?还是电子书呢?不管它,读不读,还另说呢。
选择,这两个字最近频繁出现在我的眼前。雪师在《黄帝内经》里说,你要选择要走的路,选择做你使命里的事儿。心理学家说,你是有选择的,那个讲孙悟空的老师也说,孙悟空是有选择的。刚刚看简书留言,再次感受到选择二字。
你看,是不是密集的选择?
大概这就是我眼下或者一直以来的境况吧,每每都是要我选择。有的好点,二选一。有的就很烦人,一堆里边让你选。多数情况下,我遇见的都是很多选择里选一个。
比如初中高中学习阶段,是选择埋头学习,还是平衡好人际和学习?结果我选择了学习,结果呢,人际就是0。谁知道到了工作时候,人际至少得40吧,我0。
金钱方面吧,老实上班,不做认知范围外的事情。我,偏偏把手伸向了我压根不了解的地方:房子和股市。
锻炼方面吧,更多了。最先是2007年的足部按摩,这个后来拓展到穴位按摩,经络疏通,艾灸。是见到结果的东西,单单足部按摩,我就很少因为嗓子疼吃药打针了。后来感冒啥的,从来不吃药了。
然后练过甩手、八段锦、快走、经络疏通,现在又改慢跑。中间还有梳头啊,扣齿啊啥的。真真有点儿不知所措。
记得以前我说,我最喜欢的穿衣服方式就是每个季节就两套衣服,一套穿身上,一套洗了。然后再换,不要搞太多,那样我就麻爪了。
就像暑假里侄子给我做的那个玩的塔罗牌,居然也看出来,我就是每次都选择太多,最后啥也没做好。因此,我要定下心来,只选一个,长期做就好了。
最初我是不愿意承认,甚至很反感的。觉得我都没得选,哪有那么多选择。现在才迷过劲儿来,可不嘛?何苦呢?干嘛要给我那么多选择,而我又是不会选择的人。真烦人。
最初剥夺了选择权,要我听话照做。而今给我那么多选择干嘛,还不如重新当回机器人算了。说完就发现,这个也不是我想要的。要是我真的想做机器人,我哪来那么多痛苦啊。应该是我从来都不想做机器人。
好吧,就像孙悟空去了蟠桃会,看啥都好,啥都要带上一点。那现在,我还要面对自己对选择迷茫的事实。
哦,选择,我该如何接住这烫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