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起,就写点啥吧。
好书很多,真的有必要一本本精读吗?未必,我可费不起这个时间。
今天在喜马拉雅连着听了三本书《反脆弱》《浅薄》《生物思想发展史》,每本大约30分钟。三个不同领域的作者讲了三个领域的事情,三本书各自大概的思想脉络,我也理解了。还想怎样?仔细看完一本书,花费一周时间,所得的理解也不过如此,还需要精读吗?
互联网时代,我们注定无需在陌生领域进行深度学习,电脑到处是备份,搜索引擎到处是现成的答案,我们的大脑会越来越浅薄,疏影横斜水清浅而越来越浮光掠影。
站在生物发展的角度,未来我们的大部分人类将陷入无用阶层,只有一部分超级智人远离我们而去,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一头猪。这样的极点时刻,就在未来不远的某一刻。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未来的宿命,但当下,我们还有芒格智慧,大量阅读,什么都学一点,糅合多学科,多元思维模型,可以让决策更明智。
籍着互联网,御风而行,接受不可能在专业以外再成专家的事实,让自己的触角更广泛,形成属于自己的不僵化的思维模型,在不确定性中,在混沌中,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中,用快的直觉,和慢的理性,结合思考力,获得大概率的收益。
塔勒布的书,我最近看的比较多,在他的《随机致富的傻瓜》这本书中,再一次强化了我自己在混社会中,懵懂得到的一个认知:运气,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观点涉及今年看的几本书《人类简史》《快与慢》《黑天鹅》《芒格智慧》,这几本书我都是翻看,或看前言,或看一两章,特别是《人类简史》,就看了随书附带的2开的提纲图。我觉得这本书的提纲真的很好,一图看尽人类前因后事,够简!
难怪,极简系列,这么受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