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天的时间读这本书,读完柴静的《看见》后感觉心中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仿佛从前看不见的东西一一可见,必须记录下来,因为值得。——题记
新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社会热点。因为这,我们才知道每时每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周围甚至我们眼不能见、心不能至的地方真实上演的事件。社会发展得很快,日新月异,但新闻的价值从未改变,且永不能变。
从第二章到第十九章,记录的都是曾经在社会留下雷霆之音的新闻案件,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探寻“事实的真相”。
1、非典——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2003年,“非典”蔓延全国。那个时候我在读小学,只记得每天出行都得喷消毒液。上学期间,一旦有人高烧不退,就会以“疑似非典”为由被隔离观察,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有好几个人不来学校,后来索性放假了。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影响似乎只是放假,却不知,整个国家都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而与非典最大也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医院,书中描述“人民医院有93名医护人员感染非典,急诊科62人中有24人感染,2位医生殉职”,每天去医院急诊科的人数不胜数,连发烧的人打针都只能站着;清洁区与隔离区只能靠划线区分;医生没有多余的隔离服只能“精神防护” ,人心惶惶却自有坚韧力量,灾难中我们走的每一步看似微小,其实很大。
2、“双城忧伤”——你有多久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
一个西部边塞的小镇——双城,一周之内同一个班级5个小学生连续服毒自杀,没有知道为什么,获救的孩子保持沉默。“5.19”似乎是她们集体约定自杀的日子,以苗苗为首的6个小学生约定要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十二三岁的年纪因为情感纠葛、自尊被侮、同龄人讥讽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活的痛苦不堪。直到最后,作者发现:双城之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许你会觉得好笑,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痛苦呢?其实,我记忆里就有这样一件事:上初二的时候,一次同桌在老师喊“上课”时,依然深睡不醒,我也没能叫醒她,结果老师就很生气的把我拉到一边,开始扯她起来,谁知衣服本身宽松,一扯就暴露了上身,我只知道我听见了一声“哇”和她哭着跑出了,我和另一个女生怎么安慰都不行,后来,她再没来过学校,我只记得,那一刻她如死灰的双眼。孩子的自尊被漠视后有时候存在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所以一定要好好保护。
3、底层的光亮——边缘人士也有平等的权利
从戒毒女到犯罪的精神病人再到同性恋者,这些内容看时不以为意,看过之后仿佛能理解更多。这些选题虽然边缘,大多数人可能一生都不会遇到。但正如作家野夫所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免于受辱。”戒毒女说:我希望社会不要把我当下人。同性恋者认为爱情、自由、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比生命更重要。底层边缘人士容易被社会漠视,被社会不容,因为我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即使如此,大众的才是普适的,殊不知:存在即合理,我们只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这并不难。
4、家庭暴力——婚姻中永远的痛
书中写:女犯安华亲手杀死自己的丈夫,只有平静和解脱。最开始,安华只会忍受,一次忍受换来下一次更疯狂的暴打,这在我们所了解的家庭暴力事件中都是如此,不反抗,或是心软忍受或是不敢,但最后总有一个契机,彻底爆发。许多名人也有家庭暴力,书中讲了“疯狂英语”李阳和夫人kim的故事,施暴因为自己自卑到极点的自负,这些人从小没有经受爱和教育,施暴的时候很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是一种自憎,自我的某种残破招致了某种命运。而你,遇见一次就要勇敢的说出来。
5、虐猫事件——除了唾弃,只求真相和了解
2006年的时候,网上有段视频热传,是一只猫被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全程带笑踩死的过程。经查明,踩踏者是一名护士,拍摄者是一名记者,最不可能的两个职业。拍摄者因为利益而驱动,积极地坦白自己的阴暗面。文中有句话很深刻:如果规则只是道德的话,人的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而踩踏者因为虐猫一事,工作没了,家人不齿,社会唾弃,但其实,她是因为离异长期抑郁和烦闷,对生活丧失信息,想把情绪发泄到动物身上。这就给了爱看虐猫的人、利用虐猫视频赚钱的人可乘之机,终于酿成大错。我们攻击他们其实也不是善良。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说:“嘲笑轻蔑、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都与很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为善。”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我们只求了解事实,不为指责唾弃,只求了解认识而已。可怜人,我们不必同情,因为他甚至只期望社会予以公正。就像摄影师马宏杰拍摄《耍猴人的江湖》,不拍摄耍猴人生存艰辛,只拍双方使劲活着的场景,超越悲悯。
6、志愿教师卢安克——无能自有力量
德国人卢安克到广西农村支教,认识到:凭一己之力教育模式即使“标准化”也改变不了,但他还是愿意留在贫瘠的土地上教孩子画画、做音乐,他认为: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他什么都没改变,但他的行为就是他的力量。他的教育方式用标准衡量的话,只能算是失败。但他的学生找到自己生活的路,并给予他们走这条路的才能和力量,才是他所追求的。我们有时候走的太快,是因为有人在催你前行,一旦离开束缚,你可能忘记怎么走路。这就是我们学习卢安克的意义。
7、药家鑫一案——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2010年,陕西西安,学音乐的药家鑫残忍杀死路人张妙,只因为他以为对方看见车牌号想报警。我们可能觉得,杀人恶魔不值得叙说,但我要说的是背后的故事,才是真相。药家鑫从初中起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除了无休止练琴外,看不到任何希望,但父母从不与其沟通,总是严加管教,日子里只有打击,还让老师打击他,只为了冷却他的激情。连最后,执行死刑前,药家鑫想捐献眼角膜,都别父亲说:希望把你的罪恶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许多无意的行动都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心患病。其实,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的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书中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很大程度上是病友间的相互探望。”张妙是无辜的,但新闻想告诉你的是:药家鑫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的。
新闻,就是要关注新闻里的人。如果你观察到了什么,就记录什么。如果你记录什么,就书写什么。如果你书写什么,就说什么。不预设主题,不偏袒一方即使弱者,只为真相,是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