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孔雀》和《岁月神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讲的是动荡时局之前后,黎民百姓、几口之家对于生活的抗争。只不过《孔雀》以姐姐和弟弟为主线,侧重于表现抗争无果之后的妥协;《神偷》更侧重于表明好好生活就是把每天的日子过好。
余华的苦难文学让我们明白苦难无处不在。更悲观地来看,生而为人,一生被大大小小的环境和规则所束缚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苦难。可话又说回来,相比起那些先天不足或者后天夭折的人来讲,大多数人能健全的过完一生,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
幻想有朝一日孔雀开屏或者寄希望于下一代能够飞黄腾达光耀门庭,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好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或者展现的只有孔雀丑陋的屁股,或许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有时是因为我们缺乏耐心。
某种程度来看,“做人总要信!信是做人的最基础”,无非是渺小的人类在巨大的命运洪流面前无可奈何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可是我们又从来不能低估人们逆来顺受的能力。抑或说,妥协也是一种抗争吧。毕竟,既然不能痛快去死,那就姑且苟活着吧。
更为欣赏顾长卫导演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孔雀,庸俗不堪,却总是自命不凡。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过如孔雀开屏,只是要让路人看见,并短暂停留。不曾在意损失了多少羽毛,伤害了多少同类,我们要的,只是一瞬间被仰视的盲目快乐。而我们,也注定被世俗捆绑,无法飞翔。”
人生不易,且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