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椒聊》录曰: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这首诗是春秋笔法铸就,所以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一以贯之。它的重点,是“椒”。“椒”或许是指国家,将国君比作椒枝。但我竟然联想到了川菜“椒麻鸡”。
椒麻鸡,源自新疆,最终被川人拿去做了川菜的代表。椒麻鸡可以用来烹煮,也可以凉拌。
我只吃过凉拌的椒麻鸡。没能将两种做法全部享用到,甚觉遗憾。
凉拌的椒麻鸡,在一桌的菜里,必定是最惹眼的。远远看过去,满目的色彩。
盘里,最上层的是暗红色的干辣椒;与下一层正红色的鲜辣椒混在一起,一时间让人觉得眼帘已被红色染尽。仔细看时,在辣椒的红妆包围之下,有些许星星点点的绿意。
那是成串的花椒,又称蜀椒,芸香科的小乔木。其果实有绿有红,每年八、九月结果。可做调味料,提取香油,也可入药,总之用处极多。
眼前这些花椒,有些还是亮绿色的,有些已经转为深绿,甚至褐色。它们被辣椒的红遮掩,同时也被衬托——没有它们,这盘椒麻鸡充其量只是辣子鸡而已。鸡肉本味是细腻而清淡的。椒麻鸡浓厚诱人的香味全靠椒、葱、香油。而这香味的主宰,自是非花椒莫属。椒香很难以文字描述,必须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如果硬是要把它写出来,那么它的气味大概是把醇厚与清香、鲜美与苦涩、甜与麻融为一体。
在辣椒与花椒底下,铺着一层新鲜的嫩笋头,数量也不少。笋自身的鲜味衬以椒麻,别有一番美味。很可惜,有的椒麻鸡里使用的是罐头笋,鲜味顿失。
层层配料之下,浸在双椒与香油调制而成的酱料中的,才是这盘菜的主角——鸡丝。选用鸡胸、鸡腿或鸡背上的嫩肉,经过3小时的漂洗和6小时的文火加热。它们被撕成约一指长的细条,以椒麻汁搅拌。待白嫩的鸡肉被浸得入味,也染上那标志性的橙红色,就可以上桌了。
优品鸡胸肉过于松散,肯德基则全是面粉味,皆为下品。而这椒麻鸡,就能够巧妙地将鸡肉本身的鲜香味和着酱料的麻辣呈现出来。鸡肉的美味,亦是很难形容的。但话说回来,若将这美味禁锢在文字里,实在是亏待它了。
点了椒麻鸡,就必点一碗甜品相佐。切成块的木莲豆腐,外加细碎花生粒、葡萄干和红糖,甘甜爽口,名为“冰冰粉”,特别解辣。几丝椒麻鸡肉下肚,自嘴唇到喉头都如同着火般升起一股麻辣。这时,舀起一勺冰冰粉,让它滑过炽热的喉咙,满嘴的火辣渐渐冷却。甘甜的味道,溢满了清香。
当口中渐渐清凉了,便又有兴致继续吃椒麻鸡了。
作为杭州人,我很少吃川菜。还记得上一次吃椒麻鸡,还是在半年之前。当时,因为不适应这种麻辣的味道,只吃了一点便泄气了。现在想来,可惜得很,应该再多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