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武汉一日游,感觉就是如果一直呆在空调里,出来的话就快喘不过气来了,不愧为火炉,比上海的40度+厉害许多。貌似在上海每天上下班走路的时候,没觉得有这么热呀。
今天为了节约时间坐了高铁,于是就把最厚、内容最丰富的德鲁克精华本带上了。感悟如下:
技术型工人习惯于听命行事,而知识型员工更渴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当家做主。因此,要想管理好这类员工群体,要把他们当做非营利机构的志愿者来看待,让他们了解公司的愿景并与其个人结合起来,将其个人成就和责任感融入到岗位中去。这样是对他们更好的尊重,使之实现个人价值。当精神需求到了一定境界,物质就不再是第一位的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一个点上的岗位人才好招,找猎头就是了。但是能够把一批人才管理好,根据员工的能力和需求做好整合工作,并充分激励和激发其潜能的团队leader,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大多数管理者都是从基层的优秀员工提拔上来的,但干得好不一定代表就能管得好。很多人要不就是只会自己冲锋单打独斗,要不就是不懂得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和激发其潜质。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是尤为重要的。执行力是有界限的,某个员工在某个领域做的好,并不能代表在另一个领域也会做的很好。有些人属于可以在另一个领域发挥其所长的,而有些人换个角度却会显得极不适应或开倒车。当然,有许多人才属于更换不同领域都能做的很好,这种人才如果不赶紧拿来提拔或重用到全局,那他很快就将不再属于你了。
管理者一旦发现了真正优秀的人才,就应该向刘备学习三顾茅庐,要有礼贤下士的精神。用尊重和信任让其为己所用,这样才能建立百年基业。如果遇到具备优秀潜质的伴侣,亦是此理。
领导一个企业是一场接力赛,唯有每一棒都是最优秀的领军人物,方能越来越强大。如果任人唯亲,则必然会走上封建社会的没落道路。当然,任人唯贤要建立在领导者宽广的胸怀之上。大部分的企业做不长久,就在于看不到或者做不到这一点,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利益圈子里。
没有大局观的领导者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