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整合记忆
记忆和大脑:两个传说
传说一 记忆是一个心理档案柜。当你回想第一次约会或孩子出生时的情形时,你就打开了大脑中相应的文件抽屉,唤起了记忆。
如果事实真像“传说一”说的那样,那就好办了,可惜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这么运作的。你的大脑中并不存在几千个小小的“记忆文件夹”,等着你接近它们,意识到它们,然后思考它们。相反,记忆只不过是联想。作为一个联想机器,大脑处理当下的某种信息——一个想法、一种感觉、一股气味、一个形象时,会将这种体验与过去类似的体验联系起来。这些过去的体验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影响我们对现在所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的理解。这种影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脑中各种神经元(或脑细胞)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了联想机制。因此,从本质上说,记忆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
不用想得太复杂,这就是大脑中所发生的:当我们经历某种体验时,神经元就会“开火”,即被电信号激活。当这些脑细胞“开火”时,它们就会与其他神经元连接起来。这些连接会制造联想。正如我们在引言中解释过的,由于神经元随着我们的体验持续不断地被连接(和断开),所以每一种体验都会切实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神经科学家们用神经元“一齐开火,一齐串联”这个生动的描述来解释这种过程。换句话说,每一种新的体验都会导致某一类神经元“开火”,并与其他同时“开火”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
这就是记忆的运作方式。一种体验导致一类神经元启动,这类神经元会和另一种体验的神经元连接起来。然后,每当我们经历前一种体验,大脑就会自动连接上后一种体验。
引起触发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内在事件(一个想法或感觉),也可能是一个让大脑联想起往事的外在事件。总之,这个被触发的记忆会建立对未来的期待,大脑对未来的期待总是基于过去的经历。记忆促使我们期待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从而塑造了我们对当下的感知。我们的过去确实塑造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这是通过大脑中的联想机制实现的。
传说二 记忆像一个复印机。当你唤起记忆时,你看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精确再现。你看见自己第一次约会时傻乎乎的发型和衣服,嘲笑自己的紧张;你看见医生抱起你的新生宝贝,再次体会到那一刻的激动情绪。
同样,这也不是真实的情况。傻乎乎的发型和衣服也许确实在你第一次约会时存在过,但记忆并不是过去事件的精确再现。在你追溯一段记忆的同时,你也改变了这段记忆。你回忆起的东西可能跟真实发生的事情非常接近,但每一段回忆都有改编的成分,有时甚至与真相大相径庭。科学地说,回忆所激活的神经元簇与事发当时编码而成的神经元簇很相似,但并非同一个。因此,不论你如何坚信自己记得很清楚,记忆都是扭曲的,只是这种扭曲有时轻微、有时显著而已。
记忆的真相: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在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你不需要指示自己,直接做就是。你已经换过很多次了,根本不用思考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回忆的是第一次给宝宝换尿布的经历,你可能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了。
这两种记忆形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交织混杂,共同运行。让你不假思索就能换尿布的记忆叫作内隐记忆,让你回忆起第一次学习换尿布的情景(或其他具体场景)的记忆叫作外显记忆。通常当我们说到记忆时,一般是指外显记忆,即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
内隐记忆的“点火”机制——我们终生都在编码内隐记忆,而且在生命的头18个月里我们只能编码内隐记忆。一个婴儿编码的内隐记忆包括家和父母的气息、味道和声音,饿的时候肚子里的感觉,喝到热奶时的巨大幸福感,某位亲戚到访时妈妈的身体突然僵了一下……我们的知觉、情绪、身体感觉以及成长过程中诸如学习爬行、走路、骑自行车以及最终学习换尿布等行为,都编码进了内隐记忆。父母们应该记住,对理解内隐记忆极其关键的一点是(尤其是当涉及孩子与孩子的恐惧时),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内隐记忆,使我们对世的运转方式产生期待。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在意识层面回想起的过去的经验。内隐记忆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使我们形成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待,为我们建立某种特定的心理模式。
在孩子他的成长过程中,点火机制还会启动更多复杂的行为。数年之后,如果一位钢琴老师经常批评他的表演,他就会创建出他“不喜欢钢琴”甚至是“没有音乐细胞”的心理模式。这一过程更极端的例子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内隐记忆本质上是一种保障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远离危险的进化机制。它让我们可以更迅速地作出反应,或者甚至在不需要主动回忆过去相似经验的情况下就能自动对危险场景作出反应。 怎样探索内隐记忆 对父母来说,这意味着当孩子以看似不寻常、不合理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某段内隐记忆为孩子建立了某种心理模式。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去探索。
从内隐记忆到外显记忆的转换——正是整合记忆能够带来洞察、理解甚至疗愈的真正力量所在。
整合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通常是积极的,对我们有利。如果我们一直被爱着,就会满心期待被周围的人所爱。但是内隐记忆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对我们生气或表现冷漠,我们就会不断体验到负面的感受。 内隐记忆的问题在于,尤其是当这段记忆来源于一个痛苦或消极的体验时,当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时,它就会成为一颗地雷,以一种严重的甚至是打击性的方式限制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得到,大脑都记得很多事情,因此当我们经历困难之时——无论是扭伤脚还是所爱之人去世,这些痛苦的时刻就会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对我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使并不清楚过去的源头事件,内隐记忆仍然能够制造恐惧、回避、悲伤和其他痛苦情绪及身体感觉。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孩子(包括大人)常常莫名其妙地对某些情境反应激烈。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痛苦记忆,就可能经历睡眠失调、损耗性恐惧症及其他问题。
那么,当孩子因为受到过去负面经验的影响而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这里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意识之光”带入孩子的内隐记忆,将内隐记忆外显化,以便孩子能够意识到并主动处理它们。
大脑中有一个部分,它的功能就是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这个部分叫作海马,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记忆提取的“搜索引擎”。海马与大脑的不同部分共同运作,将内隐记忆中的所有形象、情绪和感受会合到一起,组合为完整的图像,从而形成对过去经验的外显式理解。
我们可以把海马想象成一个专业拼图高手,它负责把内隐记忆的碎片拼凑起来。当过去经验的形象和感受仅为内隐形式、还没有被海马整合时,它们各自独立地分布于大脑中,完全乱作一团。
我们的经历明确地定义了我们是谁,然而我们对其缺乏清晰的了解。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仅以内隐形式存在的记忆仍会继续塑造我们看待当下现实的方式。它们始终影响着我们对自我形象的感知——而且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们影响了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因此,将内隐拼图组合为外显图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反思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正是海马的功能,它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整合起来,让我们主动书写自己的生活故事。
如果我们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回想遇到的让他们备感压力的事件,内隐记忆就会保持分散的形式,从而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的经历。但是,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将过去整合进现在,他们就能够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过程,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越是促进孩子记忆整合能力的发展,你就会越少见到孩子由于过去的遗留问题而对现在的事件作出非理性的反应。 我们并不是说,记忆整合是亲代抚育的万能秘诀,能够阻止孩子所有的情绪爆发和非理性反应。但记忆整合是一个处理过去经历的强大工具,
如果你肯定正在发生的不是小事,那么最好回顾一下可能对现在造成影响的过去的事情。有可能根本找不到跟孩子的反应有关的过去的具体事件,因此,不要刻意制造本来就不存在的联系。但是如果你感觉到一件往事可能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则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实用的办法,教他运用一些能够帮助他整合自己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工具,让他在应对当下情景的过程中更有控制感。
整合我们自己
不是只有小孩的记忆才会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侵扰自己的生活,父母们也是一样。内隐记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情绪、感知甚至身体感觉,我们却意识不到这种影响来自过去。
未经审视(或未整合)的记忆,对想过健康、理智的生活的成年人也会造成各种问题。但是这些隐藏的记忆对为人父母者来说尤为危险,具体有两个原因: 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能捕捉到我们的恐惧、悲痛、不满等感受,即使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感受。当父母情绪不佳时,孩子也很难保持平静和快乐。 内隐记忆促使我们以一种并非出自自己意愿的方式来作出反应。以往那些被他人或父母所忽视、遗弃或贬低的感受,会阻碍我们以一种成熟、关爱和尊重的态度来与孩子互动。 因此,当下一次你发现自己对孩子的反应过于强烈时,问问自己:“我现在的反应合理吗?”
当你做出某种无法解释又难以理解的行为时,你应该问问自己:“现在发生了什么?我能因此联想到什么?我的这些感受和行为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把意识之光照进过去的痛苦时刻,你能够觉察到你的过去如何影响了现在你与孩子的关系,可以对你的问题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造成的影响保持警觉。当你感觉到无助、沮丧或反应过度时,看看那些感受的背后是什么,探索它们是否与过去的事件有关。然后你就能把过去的经验带到今天,将它们融入你的整个生命历程。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能自由地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父母。你将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也将有助于你的孩子找到他们的生命意义。
全脑教养指南帮助孩子整合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全脑教养 第6法 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全脑教养
促进记忆整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讲故事。但是,有些时候,如果孩子正受到过去某个痛苦经历的强烈影响,他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去回忆整个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引导他打开自己内在的“DVD播放器”,并且教他运用遥控器在脑海中重演这个经历,还可以快退或快进。就像你有可能在看电影时快进恐怖镜头或重放最喜欢的场景一样,在孩子重访一段不愉快的记忆时,思维遥控器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些控制感。
记住,你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找出那些在他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痛苦经验——分散于他们头脑中的拼图碎片——并且让那些经验外显化,让完整的拼图清晰而有意义地呈现出来。 一旦教会他们使用思维遥控器来控制大脑中的DVD播放器,复述的过程就会变得没那么可怕,因为这赋予他们控制力,从而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来参与互动。即使没有马上一幕幕地重新体验整个事件,他们也能正视令他们恐惧(或愤怒、沮丧)的经验。
全脑教养 第7法 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全脑教养 记忆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与大脑很多其他功能一样,练得越多,记忆也越强大。也就是说,如果多训练孩子的记忆——通过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就能增强他们整合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建议很简单:加深记忆。在你们一起进行各种活动时,帮助孩子讲述他们的体验,让他们整合自己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尤其要记住他们生命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体验。如果你能更多地将那些值得珍视的时刻——比如家人相处的时光、重要的友情或成长的重大节点——带入他们的外显记忆,这些经验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更有影响力。
好方法要教给孩子,但父母首先要会用,要用的熟练。
不论做什么,你没有的很难给到孩子。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起点,减少孩子不必要的弯路。
此处切忌揠苗助长,一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