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巨大,如果没有他的思想为我们作指引,恐怕如今的我们依然在黑暗中前行,看不到光明的方向。而孔子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儒家文化,那儒家文化对现世又有什么意义呢?孔子说IP,带你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儒家文化把“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概括为人的基本素养,称之为儒家“五常”,其在天为之命,其赋予人为之性,其主于身为之心,其所以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或变者,是长道也,故谓之五常。在人缺者不可,缺者受损。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仁——人生追求的高境界
仁者,即爱人,仁爱,宽厚正直,有责任心。仁爱,爱亲人,爱家庭,爱同事,关爱他人。
义——思想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尺
义者,即正义,大义,义气。看重情谊,有甘于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礼——为人处世的基本守则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即为人处事要不违背天理,合乎道理,顺乎情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直以来对“礼”非常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懂礼、守礼,对于有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智——自立于世的重要保障
智者,即聪明,智慧,理智,有见识,学习进取,自强不息。孔子把“智”理解为一种理性精神,一种才智和能力,并把它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予以强调。不管是青少年智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是成年人个体生存智慧和生活能力的展示,都是自立于世的重要保障。
信——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
《说文》解释:“信,诚也。”信即诚信,信实,信任。要为人诚信、诚实,工作务实,从小处做起。孔子对“信”极为重视,《论语》里“信”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孔子教育学生,主要有四项内容:文、行、忠、信,信占据其中。
孔子当年倡导的“五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依然焕发着崭新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